急危重症医学研究急慢性损伤或疾病导致机体向死亡发展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性,是多学科融合的综合理论体系。
我国急危重症医学起步较晚,但在几代急诊和重症人的艰辛努力下,学科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临床医学领域独立年轻的二级学科。
急危重症医学的发展使许多过去难以救治的患者得以生存,是我国现代医疗进步的显著标志之一。
急危重症诊治是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所面临的重大难题,也是进一步提高严重疾病救治成功率的主要障碍,因此急危重症医学已成为现代医学领域研究最热、进展最快的学科体系之一。
01
点击图片,即可下单
微循环与急危重症
微循环是联系大循环和细胞的桥梁,正常的微循环和微观组织灌注是保障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的关键,也是组织、器官正常功能得以维持的基础。但在急危重症状态下,低血容量休克复苏后大循环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恢复无法完全保证微循环及组织灌注的恢复;而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白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凝血异常和炎症反应等因素所造成的微循环可逆或不可逆损伤,都会引起微循环功能障碍,以及更深层次的细胞缺氧、线粒体窘迫综合征和细胞生物能量衰竭,使得组织损伤进一步恶化,是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学机制之一。
与大循环相关的参数,如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常用于急危重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评估。然而,一些研究表明,这些参数与微循环状态和器官组织灌注之间存在解离。直接观察微循环的技术并未普及,也没有被纳入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如何及时有效地改善微循环障碍、防止组织灌注不良的恶性发展,已成为急危重症领域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