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一个抢救室医生的状态走近急诊医生的元
TUhjnbcbe - 2023/6/19 22:14:00

2月15日,中国传统佳节——元宵节。记者走进医院急救中心,聆听急诊故事,感受急诊医生的执着与坚守。

值班前一夜,必定会失眠

农历正月十五,也是医生胡国章5天一次值班的日子。家人对此已经习惯,就连3岁的二宝都熟悉这句,“爸爸要值班了!”

16时30分,胡国章到抢救室开始接班。病人一个接着一个,待到17时55分,他刚刚坐下喘口气,一位81岁的患者被送进抢救室。胡国章小跑着上前,“老爷子,能听见我说话吗?”发烧38.6℃,患者意识模糊,并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痛风等基础疾病。情况有些棘手!胡国章有条不紊,第一时间给与处置……如抽丝剥茧,很快,在查动脉血气分析时发现,患者有二型呼吸衰竭、高钾血症!

“血钾高,容易心脏骤停!初步怀疑患者肾功能不全,又查出了肺炎!”听了胡国章的话,家属很意外,“从来不知道他肾不好啊!”随后,患者转入ICU做透析治疗。

20时01分,外面鞭炮声声。自觉能歇一会的胡国章,又迎来了一名年轻的患者,“吃了海鲜还喝了酒,之前昏倒了!”陪同的人着急地说道。抗过敏治疗、补液、保肝治疗……胡国章有条不紊,很快,患者病情稳定下来。

几分钟后,抢救室送来了一位脑外伤患者,体温39.6℃。望着抽搐强烈的病人,家属一脸紧张,好半天才组织好语言。“别着急,慢慢说!”胡国章一边安慰家属一边安排检查,“赶紧,把神经内科大夫叫来!”

抢救室,意味着“重症”“急症”!胡国章年到急诊,十几年,不知道接诊了多少患者,处置、参与了多少起“危、急、重”症病人。可即便这样,每次值班前的一夜,他都会失眠,“紧张!睡不着!你不知道第二天会遇到什么样的患者?我怕处置得不及时、不对,治疗得不够好,担心没有发现潜藏的病灶,担心耽误患者的治疗!”

每次完成抢救室的工作,回家后他会抽根烟来缓解情绪,家里人知道他这个“毛病”,都不和他说话,“值班第二天,我说话特别少,尤其是遇到尽了全力却没有抢救回来的患者。感觉所有的话,都在抢救室里说完了!”

这和他对待患者及家属截然不同,“患者家属比谁都急。他急,我再急,沟通就容易出问题!”他会主动告知病情和救治情况。一句话,可能就安慰到家属的情绪,稳定了医患关系,他说,作为医者,为什么要吝啬呢?

一个急诊创伤中心医生的习惯——就诊病历本上的字,患者要看懂

元宵夜,21时13分,急诊创伤中心诊室,七八个患者围在出诊医生徐勤利的身边。徐勤利正奋笔疾书,一页的就诊病历本快写满了,“大夫这字写得好,快,还工整!”“写得也多,这字我都看懂了!”候诊的人你一言、我一语,悄声讨论着徐勤利书写的就诊病历本。

“我得给你们写明白啊!病历本就相当于有法律效力的文书,保险还有以后的随访、复查,看它就都明白了!”徐勤利笑着说道。

“大夫,快给看看,不知道哪儿飞来的鞭炮,脑袋上面给炸伤了,血都糊上了!”一位男士捂着脑袋跑过来,候诊的人立刻给他让了位置,“你先,你先!”

“呦,这是怎么了?”21时38分,四个大人陪着一个小男孩走进诊室,孩子一脸灰,眉心一个鸡蛋大小的肿包,“他放的礼花蹦起来了,炸到眉毛这了!”孩子妈妈无奈地说道。徐勤利按了按肿包周边,“这儿疼不疼?”“头晕不晕?”“恶心吗?想不想吐?”……“建议拍一个头CT吧,看看有没有伤及头部?我告诉你们怎么走……”

早8时至隔天8时,每隔4天徐勤利就要轮一次24小时值班,“正常排班,习惯了,不会因为元宵节就特殊对待,反倒是越到节假日越忙。”徐勤利说,像是元宵节,因鞭炮炸伤、摔伤来就诊的患者比较多,他不时就得去一次缝合室。

这样忙,徐勤利仍保持着自己的习惯:病历本要认真写,字迹要清楚,首先要让患者看懂。患者到哪儿做检查,要做几个检查,怎么走……

他尽量说得详细明白,家属记不住,他就用纸写出来、画出来。

“这一天真不知道要说多少话?可不说真不行啊!”他说他曾经接诊了一个摔了一跤的男孩,坐在诊室里还玩手机呢,结果CT显示已经有脑出血了,“这件事印象挺深。所以就尽量吧,站在患者和家属的角度,用简单明白的语言,解释清楚做各项检查的原因,应查尽查,不留遗憾!”

一个急诊胸痛中心医生的心愿——授人以渔,少些生命的遗憾

急救中心大厅的胸痛中心,心内科医生常年在这儿出诊。元宵夜当晚,出诊的是刘淼副主任医师。

这一晚,刘淼自己也没记住到底接诊了多少位患者。但出于医生的本职,她记得那位83岁的大爷,检查发现心梗,紧急住院治疗;那位年纪稍小的大娘,来时看着挺精神,但血压飙升到多mmHg,被送到了抢救室进行降压治疗;还有被拉来的胸闷患者,后来也办理了住院手续……

有“留”下来的,也有离开回家接着过节的,“那个高三的孩子,因为胸闷来就诊,好在后来发现是压力过大导致的,开了睡眠药,回家了!”刘淼的话里,有她不自觉的轻松。还有那位做了心脏支架不敢喝酒不敢应酬的男士,发现心脏异常就赶来就诊,后来也回家了!还有……

23时32分,鞭炮声渐歇,刘淼依然在抢救室和胸痛中心诊室之间来回奔走着。患者来了,又走了……形形色色的人,有的是因为学业压力来看病;有的人失去了老伴心情压抑、心跳过快,独自一人来就诊;有的一人看病,陪同的人就有六七个,推车的、拿衣服的,七嘴八舌关心着病情……

9年毕业后,刘淼一直在心内科,不记得多少个节假日都在工作,尽管每天都与死神赛跑,可她最不愿意面对的仍旧是生离死别!“有些情况,我们只能无奈地看着家属放手;有时是因为送来晚了,或者患者和家属做错了,导致了无法挽回的后果……”

刘淼说,平时在心内科病房,她们都会为患者科普,告诉患者如何辨别心梗症状,教授急救措施……“作为医者,我们竭尽所能,就希望吧,能少一些遗憾!像今晚,元宵节,万家团聚日,来就诊的都能尽快回家,留下的,也会转危为安,尽早出院!”

愿所有坚守,皆奔向团圆——记者手记

元宵夜,走进医院急救中心,正是万家灯火、阖家吃汤圆时。大厅里人来人往,拉着平车奔跑的工作人员,喊着“不好意思,麻烦让让”的患者和家属,一路跑向抢救室的值班医生……

在等候采访的过程中,候诊患者的只言片语,慢慢勾勒出他们简单的就诊故事,人生百态、酸甜苦辣。三位普通急诊医生,从业都在10年以上,抢救室的胡国章医生,经验越多,越是失眠,他的焦虑和担心,折射出一位医者对生命的敬畏,是对名医张孝骞那句“病人以性命相托,我们怎能不诚惶诚恐,如履薄冰”的真实写照;创伤中心出诊医生徐勤利,被层层患者包围,仍旧一丝不苟地认真对待每一份出诊病例书,为的是患者能看懂、复诊有依据;胸痛中心医生刘淼,平静的面容下是一颗温柔的心,与死神争夺生命时分秒不让,面对生离死别时却依旧内心波动,孜孜期盼的是“授人以渔,少些生命的遗憾”……

离开急救中心时,里面,与死神的赛跑仍在继续;外面,只有路灯还在亮着,偶尔传来几声鞭炮响。惟愿,这世上所有的坚守,皆能奔向团圆!

迅速反应,及时更新

获取你身边的资讯

来源丨东亚经贸新闻记者张莉莉

编辑丨露娜

审核丨李壮姜帅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抢救室医生的状态走近急诊医生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