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华肿瘤杂志,,40(7):-.
恶性肿瘤的一级预防又称病因学预防,是针对已知的病因或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和适宜的干预措施,达到阻断或降低恶性肿瘤发生的目的。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包括两种主要病理组织学类型,分别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和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iCCA),HCC占我国肝癌总数的83.9%~92.3%。目前,我国人群水平上的早期肝癌筛查效果仍不理想,肝癌外科治疗术后5年患者复发率高,因此,肝癌的预防至关重要。我国肝癌的病因学相对比较明确,主要病因包括乙型肝炎病*(HBV)、丙型肝炎病*(HCV)、*曲霉*素(aflatoxins,AFs)、蓝藻*素、吸烟、饮酒、肥胖、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等。
实施肝癌病因的一级预防措施是降低我国肝癌疾病负担的重要途径,包括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清除相关病原体感染、避免致癌物质暴露以及改变高危致癌风险相关的生活方式等。依据在我国人群中开展并获得的肝癌一级预防证据,按照循证医学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E)系统(表1),根据我国国情提出如下中国肝癌一级预防共识,以期推进我国肝癌的有效预防。
表1根据GRADE分级修订的肝癌一级预防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
级别
详细说明
证据等级
A高质量
进一步研究不大可能改变对该措施效果评估的结果
B中等质量
进一步研究有可能对该措施效果评估的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C低质量
进一步研究很有可能影响该措施效果评估的结果,且该评估结果很可能改变
推荐等级
1强推荐
充分考虑到证据的质量、措施的效果、患者可能的预后情况及实施该措施的成本而最终得出的推荐意见
2弱推荐
证据价值参差不齐,推荐意见存在不确定性,或推荐的措施意见可能会有较高的成本效果比等,更倾向于较低等级的推荐
注:GRADE: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
中国肝癌的流行病学
尽管我国肝癌的人口标准化发病率近年来呈现逐步稳定下降趋势,但发病粗率仍维持在一个相对高水平,肝癌的5年相对生存率仅为12.1%,肝癌好发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3.5∶1。国际癌症研究署最新发布的全球恶性肿瘤疾病负担(GLOBOCAN)中,年世界约有78.2万例新发肝癌,74.6万例肝癌死亡,其中,中国新发肝癌占50.5%,肝癌死亡占51.3%。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年我国肿瘤数据显示,肝癌新发病例36.5万例,肝癌新死亡病例31.9万例。其中男性新发病例26.9万例,发病率为38.37/10万,占男性所有新发恶性肿瘤的12.72%,位居第3位;男性新死亡病例23.4万例,死亡率为33.32/1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新死亡病例的16.12%,位居第2位。女性肝癌新发病例9.6万例,发病率为14.38/10万,占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5.68%,位居第7位;女性肝癌新死亡病例8.5万例,死亡率为12.78/1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新死亡病例的10.07%,位居第3位。我国肝癌平均发病年龄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根据全国22个肿瘤登记点连续性的监测数据分析,我国男性肝癌的平均发病年龄由年的58.80岁增加至年的62.35岁,女性由年的64.02岁增加至年的68.99岁。因此,在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