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肝在线”栏目是由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肝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终末期肝病营养与再生学组主办,北京肝胆相照公益基金会、北京医药科学技术发展协会承办,段钟平教授、韩涛教授任总编辑,陈煜教授任执行编辑,孔明教授任秘书。专栏聚焦肝衰竭、人工肝等重症肝病领域的国内外最新学术进展,旨在传播肝病相关新技术、新药物、新方法、新思路,为肝病医生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临床借鉴与互相切磋的平台。
本期“重肝在线”,我们对陈煜教授、康玮玮医师、徐曼曼医师等学者发表于ChinJGastroenterolHepatol的“甲胎蛋白在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预后分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享,以帮助大家拓宽知识面,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ACLF)是在各种诱因下,发生慢性肝病基础上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主要表现为急性*疸加深、凝血功能障碍[1],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死率高。众所周知,肝衰竭的病理基础是大量肝细胞的坏死,往往伴随炎症细胞的浸润,炎症坏死的程度决定了肝衰竭的临床发展和预后[2]。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准确预测患者预后,目前已有众多预测模型如MELD评分[3]、AARC评分[4]等用来判断患者转归,但这些预测模型或指标大多反映肝细胞炎症坏死程度,实际肝细胞坏死后代偿性再生对于患者预后同样重要。基础研究表明,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能够反映肝细胞再生的能力,AFP的升高意味着肝衰竭恢复的可能,对于判断肝衰竭预后有一定的应用价值[5-6]。为了更精准动态地区分ACLF患者预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我们研究团队根据患者关键指标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动态变化及存活情况,提出了ACLF动态预后分型[7-8],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AFP在判断ACLF患者动态预后分型中的应用价值,首次从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