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高志良教授乙肝肝衰有时相,免疫治疗分时机
TUhjnbcbe - 2021/6/18 22:27:00
北京皮肤科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150714/4655748.html

在年版肝衰竭诊疗指南公布之时,我们有幸采访了作为新版指南撰写专家之一的广州医院高志良教授,请他就乙肝肝衰竭患者的免疫状态变化及相应治疗策略等发表看法。

高教授指出,乙肝肝衰竭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机体的免疫状态依次经过免疫损伤、缺血缺氧以及内*素血症三重打击,最终进入耗竭状态。在免疫损伤期,临床可以观察到转氨酶升高;免疫风暴后,开始出现进行性耗竭,此时可以观察到胆红素上升、转氨酶出现进行性耗竭,从而出现“胆酶分离”的现象;在肝衰竭后期,机体的免疫功能已经衰竭,临床可观察到患者白细胞升高,同时伴有腹痛、腹水等表现。因此,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免疫阶段,来选择免疫治疗。在早期阶段,建议短程、少量使用免疫抑制剂,及时遏制免疫风暴,减轻炎症损伤,可以提高患者生存机会。但当患者病情发展到肝衰竭的中后期,此时机体免疫已经处于耗竭的状态,应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为主,给予免疫增强剂(如胸腺法新),可协同控制感染、预防继发性感染、降低病死率。未来,他们力争为肝衰竭的治疗带来更多有力的证据。

采访视频

Q1

您曾对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机制提出过“三重打击学说”,请简单介绍一下该学说。

高志良教授:

肝衰竭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有规律可循的过程。既往国内相关教科书认为,是机体的强烈免疫反应导致了肝细胞的大量破坏。但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肝衰竭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时间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原因导致了强烈免疫反应,我们称之为“免疫风暴”,也即初始损伤打击。免疫风暴导致机体肝脏局部发生强烈的免疫反应,引起各种炎症反应和肝细胞水肿,这一系列改变成为后续肝细胞变化的基础。

随着病情发展,肝细胞水肿和炎症细胞堆积导致肝脏出现明显的缺血缺氧,进而使肝细胞坏死,这是肝衰竭的重要损伤机制之一。

肝细胞大量坏死后,肠道微生态菌群失调,继而发生感染。与正常肝功能个体相比,肝衰竭患者很容易发生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后(肠道菌群移位),临床医生倾向于给予抗生素治疗,但是,抗生素作为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控制感染,另一方面,G-菌被杀死后所释放的内*素将造成肝脏损伤,同时,广谱抗生素长时间使用,可能引发机体菌群失调。

因此,我们根据肝衰竭随时间发生发展的过程及机制,并基于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的成果,提出了肝衰竭的“三重打击学说“。该学说目前已被临床实践证实,对我们未来制定肝衰竭治疗策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Q2目前有哪些临床指标或患者特征可帮助临床来识别机体的免疫状态?

高志良教授:

肝衰竭患者的检测指标变化非常快,其免疫状态较容易被识别。例如,患者在发生肝衰竭前,会发生剧烈的炎症反应,导致肝细胞严重损伤,细胞浆中的转氨酶释放,因此,在肝衰竭的第一重打击——免疫风暴中能够明显地看到转氨酶升高,该阶段也称之为免疫亢进期。该阶段,医生通过简单的检测方式很快就可以识别出机体的免疫状态。

免疫风暴后,由于肝细胞的大量坏死,肝脏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进行性下降,因此胆红素上升;同时转氨酶由于已经维持相当长时间的高水平,开始出现进行性耗竭,导致转氨酶水平不高,这种现象为“胆酶分离”。该阶段,临床可通过肝脏储备功能检测,观察到肝脏有效供血量明显减少,以及因为肝脏的缺血缺氧状态导致的乳酸代谢明显增加。这一阶段,通过简单的仪器检测和抽血检查可以识别机体的免疫状态。

肝衰竭后期,机体的免疫功能已经衰竭,同时感染在多部位发生,包括腹腔感染、胆道系统感染,甚至肺部感染。这一阶段,临床可观察到患者白细胞升高,同时伴有腹痛、腹水等表现。

Q3基于患者的免疫状态,应该如何为其选择免疫治疗方案?

高志良教授:

根据三重打击学说和临床实践经验,在早期阶段,也即免疫损伤期,患者转氨酶水平很高,发病期较短(两周之内)且没有肝硬化时,建议给予短程、少量使用免疫抑制剂,及时遏制免疫风暴,减轻炎症损伤,可以提高患者生存机会。

但当患者病情发展到肝衰竭的中后期,此时机体免疫已经处于耗竭的状态,再进行免疫抑制,患者很容易发生感染,因此这一阶段应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为主,给予免疫增强剂(如胸腺法新),可协同控制感染、预防继发性感染、降低病死率。

Q4能否简单介绍下您正在开展的肝衰竭相关研究的情况?

高志良教授:

肝衰竭相关研究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第一,三重打击学说等概念的科学性及相关治疗策略的有效性,我们还需要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来验证,争取进一步将治疗策略规范化,这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其次,目前已发展出多种治疗肝衰竭的方法,包括人工肝技术、干细胞治疗、粪菌治疗等,这些也是我们未来要着手开展研究的方向。目前我们在粪菌治疗方面的研究已经开展,我们力争为肝衰竭的治疗领域带来更多有力的证据。

专家简介

高志良教授,医学博士,广州医院名医、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副院长,感染科主任、传染病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病防控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副组长、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国家精品课程及国家双语示范课程负责人。同时是人卫出版社《传染病学》统编教材英文版第一版主编。享受国务院“*府特殊津贴”。年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两次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年,被评为“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获“国之名医·卓越建树”荣誉称号;近年在专业顶级杂志J.Hepatology等发表5篇重要研究成果。

sdf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志良教授乙肝肝衰有时相,免疫治疗分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