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 稿:医院
病例介绍
?患者信息:
女性,72岁。
?主诉:
左膝关节疼痛不适12年,加重伴活动受限1个月。
?现病史:
1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膝疼痛,行走时加重,休息后稍缓解,不伴明显活动受限,可长时间远距离行走,上下楼梯可。医院就诊查X线片发现“左膝骨性关节炎”,予按摩、理疗、小针刀等保守治疗。之后症状反复发生,逐渐频繁,活动后疼痛程度亦逐渐加重,但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物尚可缓解。1个月前无诱因疼痛明显加重,并伴活动受限,上下楼困难,需一步一阶,平地拄拐行走米即感明显疼痛需要休息。
?既往史:
患高血压病40年,最高曾达/mmHg,口服倍博特(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及卡托普利治疗,血压控制良好,平素稳定在-/70-80mmHg之间。53年前患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余否认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等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病史,否认外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专科查体:
行走需扶拐,双下肢呈内翻畸形。双侧膝关节无明显肿胀,皮肤正常无皮疹、破溃,无明显肌萎缩。
左侧膝关节皮温正常,内侧关节间隙和髌缘有压痛,关节屈伸活动范围:主动活动20-90度,被动活动15-95度。左侧髌骨活动受限,浮髌试验阴性,磨髌试验阳性,前抽屉试验阴性,Lachman试验阴性,内侧和外侧麦氏征阳性,内外侧方应力试验阴性。
右侧膝关节皮温正常,与左侧无差异,内侧关节间隙有压痛,关节屈伸活动范围:主动活动15-度,被动活动10-度。浮髌试验阴性,磨髌试验阴性,前抽屉试验阴性,Lachman试验阴性,内侧和外侧麦氏征阳性,内外侧方应力试验阴性。
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双侧髋关节无明显压痛,各向活动正常,“4”字试验阴性。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正常,感觉正常,各关键肌肌力V级,两侧对称,肌张力正常,双侧膝、踝反射正常,Babinski征阴性。
?术前检查:
双下肢X线片:双膝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及边缘骨质增生硬化、骨赘形成,髁间嵴变尖。左膝关节面下可见小囊变,左侧髌骨关节面骨质密度不均匀。双膝Kellgren-LawrenceIV级。
HKA角测量:左膝10.2°,右膝7.1°。HSS评分49,WOMAC评分35。
术前双膝正位X线片
术前左膝侧位X线片
术前右膝侧位X线片
术前双下肢全长正位X线片
诊断
?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高血压病(2级,高危)
?阑尾切除术后
治疗过程
?1、术前完善相关检查未见明显手术禁忌。
?2、术前的准备:
指导患者如何进行踝泵练习和股四头肌收缩练习;
护士指导患者如何使用VAS评分对疼痛进行评估;
嘱患者术前1天睡觉前,和术日晨各洗澡一次,清洁局部皮肤;
患者有高血压病,故嘱其规律服用高血压药物直至术日晨。
?3、术后的处理:
术后即少量饮水,在无呕吐的情况下,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关节引流球夹闭2个小时,之后开放成非负压引流方式;
术后予帕瑞昔布钠静脉输液配合曲马多口服联合镇痛;
第二代头孢类抗生素预防感染;
口服利伐沙班(术后12小时开始,10mg每日一次)配合主动及被动的踝泵训练(术后即刻开始)进行抗凝;
术后患者采取平卧休息位,保持膝关节完全伸直,在术后约24小时后,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开始进行主动和被动的功能康复训练,每次康复训练后局部使用冰袋冰敷15分钟。
?4、术后第一天——意想不到的状况
术后第一天上午:患者诉感左膝关节肿胀,切口处疼痛但可以忍受,静息VAS评分3,活动VAS评分7。查体除膝关节外患肢无肿胀,足趾活动好,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引流管固定好,已可主动进行膝关节屈伸锻炼。术日引流量ml,为陈旧性血性液。但可见切口下缘有血性液渗出,予切口敷料换药,同时拔除引流管。晨6点查血常规发现HGB89g/L(↓),HCT0.27(↓),血色素下降,但考虑在可接受范围。
术后第一天下午:患者伤口下缘持续性渗出,更换敷料多次,并予加压包扎,效果不明显,渗出液为鲜血,呈搏动性,局部张力水泡逐渐形成,此时患者神清语利,但自诉乏力且面色苍白,无心慌、憋闷等不适。下午4点急查血常规发现血色素进一步下降,HGB51g/L(↓↓),HCT0.16(↓↓)。考虑存在活动性出血。立即联系血管外科急会诊,并决定急诊行下肢动脉造影。同时联系血库,配输ml悬浮红细胞。
术后第一天晚间:在导管室行急诊下肢动脉造影,发现胫前动脉的一个变异分支处产生了一个假性动脉瘤,予高选择性血管栓塞(4×2mmEmbolizationMicrocoil?,COOK,Bloomington,IN,USA)。再次行造影发现假性动脉瘤消失,责任血管被完全栓塞。伤口渗出随即减少。患者返回病房后予伤口加压包扎配合局部冰敷。
?5、术后第二天至出院:
术后第二天晨:左膝关节肿胀,仍有渗出但量非常少,左足趾活动好,末梢感觉及血运正常。查血常规发现HGB上升至78g/L,再次予输悬浮红细胞ml。停用抗凝药物,但加强踝泵训练,继续镇痛抗炎治疗。之后每天早晨复查血常规,HGB稳定在80g/L以上。
一周后患者出院:出院时HBG89g/L,复查下肢超声未见深静脉血栓,出院时已可扶拐下地行走,膝关节屈伸角度0-95°,二便、饮食均恢复正常。
术后第一天膝关节渗血
打开敷料可见
伤口下缘搏动性渗血
动脉栓塞完成后膝关节
正位X线片
动脉栓塞完成后膝关节
侧位X线片
术后双下肢全长正位X线片
康复计划
?1、术后1-2周:继续进行屈伸功能练习,增加到3-4组/日,膝关节屈曲保证在90°以上,伸直保持在0°(腘窝贴紧床面),为了避免血栓发生,继续踝泵联系,同时加强独立拄拐进行自理生活的能力,但要注意避免摔倒。
?2、术后3-5周:继续加强股四头肌的练习,如直腿抬高训练,靠墙半蹲训练等。继续加强膝关节屈伸练习,根据情况可增加爬楼梯的次数和时间,锻炼膝关节的灵活性,同时可增加固定自行车练习。
?3、术后6周-3个月:巩固伸屈膝角度的练习成果,6周开始弃拐行走,逐渐恢复日常生活活动。
?4、术后3个月之后:可进行大部分体育运动,完全恢复正常生活。
随访记录
在术后1年随访时,患者诉出院后未再发生伤口渗液,或局部症状的反复,血管栓塞处的局部皮肤没有出现坏死,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0-°,已完全恢复正常生活。HSS评分84分,WOMAC评分12分。
病例讨论
?1.TKA中的血管损伤:TKA所致血管损伤是非常罕见的,有报道称发生率大约为0.06-0.20%,其可继发假性动脉瘤,形成一个由纤维组织包绕的搏动性团块,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假性动脉瘤会反复破裂和出血,导致失血、膝关节僵硬、截肢甚至死亡等严重的并发症。在这其中,胫前动脉损伤的几率很低,几乎没有文献报道过类似的情况,可能是因为胫前动脉是腘动脉的分支,它一般低于胫骨截骨平面。本例所发生血管损伤的部位位于胫前动脉一个变异的高位分支上。
?2.出现血管损伤的原因:TKA中的血管损伤多见于股骨后髁和胫骨平台截骨、软组织平衡或是残余骨水泥的直接划伤,而本例发生血管损伤的原因,考虑是髌骨拉钩所致的直接损伤,当髌骨拉钩不够贴近骨面,且插入过深时,就有可能使胫骨平台外下方软组织内的血管出现撕裂。而在术中止血带的使用下,血管的撕裂不易察觉,在术后,因为血管损伤的部位在关节囊外,所以血管的出血就不会流向关节腔,而是聚集在软组织内,并从切口下缘不断渗出。
?3.血管损伤的诊断:TKA术中的直接血管损伤往往可以在术中立刻发现,而隐匿的小的血管撕裂,导致术后形成假性动脉瘤,却不易察觉且表现各异。可以出现包括疼痛、肿胀、血肿形成、活动受限和急性贫血等多种临床表现。下肢的苍白、麻木甚至无脉更是强烈提示着出现了血管并发症。当怀疑存在血管损伤时,血管造影应是首选的诊断方法,它可以准确的显示血管损伤的部位,一旦发现责任血管,还可以同时进行栓塞治疗。该病例在术后第一天即表现出了活动性出血的表现,伤口持续渗液,HBG在一天内下降超过50%,并出现了贫血症状,及时做出判断后,立刻进行了动脉造影,也证实了这一诊断。
?4.血管损伤的治疗:当术后发现血管损伤时,可以选择加压包扎、血管造影栓塞、开放手术等治疗方案。其中,血管造影下的高选择性动脉栓塞可以在局麻下进行,保证疗效的同时,对关节置换恢复的影响最小,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应作为治疗的首选。本例患者在接受加压包扎治疗失败后,果断选择了血管造影栓塞,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及时控制了出血,没有影响术后的康复锻炼。但如果该病例选择了盲目的开放手术,因为责任血管的损伤并不在关节腔内,所以很可能很难寻找到确切的出血部位,既进行了无用的手术操作,又导致了患者切口愈合的延迟,还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上的负担。
?5.对本病例的总结:此病例为一例典型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全膝关节置换的病例,术前诊断明确,准备充分,术后处理和康复计划规范细致,恢复良好。特殊的地方在于术后出现了非常罕见的血管损伤并发症,但由于诊断及时,处理得当,并未对患者的恢复和预后产生影响,值得同道们参考和借鉴。从本病例中可以看出,在TKA术中应注意髌骨拉钩的方向和深度,避免损伤到胫前动脉分支的可能,另外,术后一旦发现可疑的血管损伤,应将血管造影作为诊断的首选方法,在造影下同时进行责任血管的高选择性栓塞,尽快尽早的缓解症状,避免血管损伤所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视频讲解
《记一例TKA直接血管损伤》
▌作者:医院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