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后,寒湿当道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此句中提到,春始属木,但只有水才可以生养“木”。所以雨水一落,这个轮回中万物生长的宿命,才算准确开启。
虽说此时草木开始萌芽生长,但气温还比较低,降水却逐渐增多。雨水后的湿气夹杂着春寒,整体感觉会很阴冷。
所以初春时的寒,比起冬天的寒更难熬,寒湿结合,更易侵入人体,且难以祛除。
因此,此时的养生重点是防寒湿、逐寒湿!
灸6穴逐寒湿,助肝气生发
雨水时节后的寒湿,穿透到骨髓,要用一点阳性的东西,把它逼出来。艾灸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首先,要守好寒湿易入体的5大通道,一周艾灸两三次。
1、从“大椎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
2、从“膻中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乳腺肿痛、乳腺管道阻塞、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等症状;
3、从“命门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腰酸背痛、腰膝酸软、各种肾虚、性功能下降等症状;
4、从“神阙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存积在盆腔,特别是女性朋友们要注意!
当盆腔内的寒湿重时,就容易引起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等症状;
5、从“涌泉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膝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
另外,雨水节气后体内的阳气处于向上生发的状态,而阴气则往下收敛。
此时上半身会比较暖和,下肢会凉一些。一些体质敏感的朋友,就会有双脚冰凉,但同时伴随着口干舌燥,牙龈肿痛,嘴唇起皮、干裂等上火症状。
艾灸涌泉穴正能缓解这上热下寒的情况,将人体上部的阳气下引,抑制过旺的心火,从而引火归元,让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舒适状态。
另外,雨水节气后除了要注意寒湿,也不能忘记肝气的生发。因此再给大家推荐一个必灸穴位,那就是任脉上的中极穴。
虽说中极这个穴是补肾的,但之前提到木气的升发要靠水气的滋养,而肾脏在五行里面是属水的,肾水养肝木。
又因为任脉在身体里边是从下向上运行的,所以也帮助了人体气血的升发,也含有升发的属性。
所以说,中极穴既能养肾,又能润木气,又能帮助升发,实在是最适宜雨水节气艾灸的穴位了!
雨水节气,做好3件事
那除了艾灸之外,雨水节气在穿着、吃食、运动上也要有相应的改变,不该做的坚决不能碰。
1、防风寒,做好春捂
雨水时节后,时常倒春寒,所以要适当春捂,不要过早脱棉衣,并根据气候变化添减衣物。
不能看温度有点上升了就失去警惕,以免风寒侵袭,引发疾病。
其中春捂的重点是下半身。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醒,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以防“寒从脚起,湿从下入”。
2、饮食需“甘淡”
雨水节气后,肝气旺盛,易克脾土。饮食上要“省酸增甘,以养脾”,同时多喝花茶、多吃清淡的食物。
自明日起,灸友们就应减少酸味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甘味食物的摄入量,以健运脾胃。
如红枣、豆芽、豆苗、芡实、山药、胡萝卜、茼蒿、芹菜、柚子、甘蔗等。
同时可适当选用一些具有辛香气味的蔬菜、调料,如韭菜、葱、香菜、小茴香、陈皮等,通过辛香之味醒脾助运化、?????????????疏畅助升发。
另外还要注意舒肝。对于肝气不舒,平时容易生气、发火或常感郁闷的人,可以选用玫瑰花、合欢花、茉莉花等泡水当茶饮,以芳香理气、舒缓肝郁。
3、运动养生,注意避寒防湿
雨水节气后,气温渐升,许多人渐渐开始出门做各项运动了,但是请注意,一定要避寒防湿。
特别是老年人,晨练不宜过早,应该在气温较暖的白天,选择避风、干爽的地方进行。
运动形式最好选用较温和的散步、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动作柔和的健身操为主,运动量因人而异,以微汗为宜。
雨水后喝此茶,祛湿排寒
前文反复提及,雨水节气后寒湿重,而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
因此,建议脾胃虚弱的灸友在雨水节气后多喝这薏米姜茶,祛湿排寒,尤其是着凉胃疼时来上一杯,立马就舒畅了。
首先准备上适量的薏米、小麦、小米、蜜枣、生姜。
薏米能祛湿;小麦养心除烦、益肾、健脾;小米养胃;蜜枣调胃补虚,增加甜味;生姜祛寒湿、健胃止痛。
其中薏米、小麦须等量,如果喜欢甜的就多放些蜜枣。生姜依自己的接受程度添加,当然浓郁一点更好。
将薏米、小麦提前2个小时泡好,接着将所有材料一起入锅,煮40分钟就行。记得多加点水,不要煮成粥了。
亲爱的灸友们,希望大家都能多注意寒湿气,捂实腿脚,守护娇嫩的脾胃!
学习更多艾灸知识,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