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OH)D对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诊断效果研究
张莉,郁淼,周晔,冷俊(上海交通大医院)
《海南医学》,29(24):-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胆汁淤积、汇管区炎症、小胆管破坏等。随着病情发展,PBC患者或出现肝硬化、肝纤维化、肝衰竭等疾病。据有关研究表明,在PBC病情发展早期阶段进行诊治的可以进行有效治疗,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而在晚期进行治疗则效果不够理想。有研究表明,PBC是导致肝癌的原因之一,已成为威胁生命健康的一大危险因素。
一般资料
选取年6月至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医院崇明分院确诊且符合以下纳入标准的74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PBC组),同时将研究期间于我院进行体检的6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
(1)25-(OH)D水平检测;(2)生化指标检测;(3)肝病组织病理检查。
结果
1、两组受检者的生化指标比较
PBC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碱性磷酸酶(ALP)及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两组受检者的血清25-(OH)D含量比较
PBC组患者的25-(OH)D含量为(27.49±6.11)ng/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1.65±3.)ng/mL,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3、Child-Pugh不同肝硬化分级患者的血清25-(OH)D含量比较
将74例PBC组患者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进行肝硬化分级,比较不同分级下患者的25-(OH)D含量,其中A级21例,B级34例,C级19例。25-(OH)D的含量分别为(21.38±)ng/mL、(19.26±4.12)ng/mL、(15.23±4.75)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讨论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肝病,其具体病因尚未明了,目前多认为与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等有关。有研究表明中老年女性是PBC的高危人群,且发病率近年来不断攀升。PBC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因此常常容易被忽视;晚期PBC主要表现为肝内小胆管的损伤及胆汁淤积,患者常感乏力、*疸、皮肤瘙痒等。随着病情的发展与恶化,患者有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衰竭的危险,为在病情恶化之前对患者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尽早对PBC做出诊断是关键。
维生素D为人体所必需,具有抗菌、抗肿瘤以及预防细胞纤维化的作用。有研究表明,92%左右的肝硬化患者的维生素D含量明显降低,推测与肠道吸收维生素D障碍有关。
本研究中将PBC患者的生化检测指标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PBC组患者的TBIL、DBIL、IBIL、ALP及γ-GT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BC组患者的ALP及γ-GT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说明PBC患者的胆汁淤积明显,符合确诊标准。而胆汁分泌减少会使维生素D吸收障碍,从而导致血清中维生素D含量降低,因此本研究中PBC组患者的25-(OH)D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证实,维生素D可以通过调控肝星状细胞表达,抑制纤维化肝细胞的形成,若25-(OH)D水平过低,则不能调控体内平滑肌胶原蛋白和肌动蛋白的水平,加速肝硬化的进展。通常肝硬化程度越高,25-(OH)D含量越低。
综上所述,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25-(OH)D含量低于健康人群,且随着病情的发展,25-(OH)D含量逐渐降低,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患者的25-(OH)D水平诊断胆汁性肝硬化的发生、发展。
(来源:本文由南京大成医药整理编辑)
相关阅读(点击下列蓝字即可):
维生素D2注射液对高龄女性血清25-(OH)D的影响
维生素D2注射液可迅速提高和维持血清25-(OH)D水平
宁志伟教授维生素D科普视频合集
维生素D肌内注射与口服哪个好?
Holick教授:维生素D2同维生素D3一样有效
维生素D注射液与活性维生素D治疗骨质疏松的对比
其他经典阅读(点击下列蓝字即可):
谢忠建教授:钙剂和维生素D在骨质疏松防治中的经典作用
维生素D注射液治疗高血压并尿蛋白患者的临床观察
维生素D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肌注维生素D可改善血糖控制
维生素D在风湿免疫疾病中的应用
维生素D2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腰椎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国家计划研究发现:75%孕妇缺乏维生素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