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疗的概念着重从“精”和“准”两个维度提出了对疾病更深入的认识、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的要求。在诊断面,“精”对应着检测标志物的细化,并更好地对应各种临床状态;“准”则要求检测方法朝着更可靠、可定量的方向发展。在治疗方面,“精”要求针对疾病的不同细分类型以及不同靶点,开发多样性治疗策略与手段;“准”则要求这些药物特异性强,副反应少。
为了解决乙型肝炎(下文简称乙肝)的问题,业界经过长期努力,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治疗与监测体系。治疗体系涵盖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α两类药物及其各种组合、序贯或转换治疗方案;监测体系则以“两对半”、HBVDNA定量及其他功能性检测指标为代表。相较于肿瘤等疾病领域,乙型肝炎在诊断与治疗方面都走在了通向精准医学之路的前列。然而,乙肝现有诊断治疗体系也并非完善,其中一个问题是有关乙肝治愈标准的问题。
乙型肝炎治愈标准的现存困惑
临床上,我们常用“基本”、“满意”和“理想”治疗终点,来描述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随着治疗方案的不断优化以及疗效更好的药物出现,相当比例的患者从“基本治疗终点”向“理想治疗终点”迈进,这是可预期的。现有监测体系中,与“理想治疗终点”对应的是HBsAg阴转或伴HBsAg血清学转换。HBsAg血清学转换可能表示宿主免疫系统对病*已取得压倒性优势,用其来标志HBV感染痊愈没有问题,然而,HBsAg阴转这一指标则需要重新思考。
首先,HBsAg阴转究竟意味着什么?HBsAg是从SmRNA翻译得来的,而SmRNA又是以cccDNA为模板转录而来的。因此,HBsAg阴转可能意味着两种事件:cccDNA被清除,这代表病*复制的物质基础消失;或是虽然cccDNA未被清除,但其转录活性被持续抑制甚至失活,不能有效转录。
但是,以上推论忽略了两个重要事实:①除上述来源外,HBsAg还可能来源于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的HBVDNA;②HBsAg突变或者隐匿性感染。在此情形下,HBsAg阴转与我们本来想表述的发生在cccDNA层面上的事件失去了对应关系,出现错位。
临床实践中,HBsAg与cccDNA指标分离的现象并不少见。年,Zoulim团队在一项研究中观察到,经TDF长期治疗后,HBAg阴性患者或者HBVDNA低于检测限的患者中,cccDNA与HBsAg定量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由于整合到宿主染色体基因组中的HBsAg基因的表达,经过长期抗病*治疗,即使肝组织中cccDNA已有效清除,仍然有部分患者血清中HBsAg持续低滴度阳性,造成过度治疗。因此,定量监测血清HBsAg定量,可能是一种过于严苛的治愈指标。要更为准确地反映肝内cccDNA状态,需要考虑寻求其他血清标志物。
更好的反映cccDNA状态的指标
cccDNA的数量与活性可以用其能否有效生成产物来描述。cccDNA的直接产物就是病*mRNA,包括prC、pgRNA、prS1、prS2/S、XRNA。这些RNA又翻译为蛋白产物,分别是HBAg、HBcAg/pol蛋白、大蛋白、中/小外膜蛋白、X蛋白。
理论上,cccDNA的直接或间接产物都有可能作为反映cccDNA的指标。考虑到检测的方便性,这些标志物最好能分泌到血液中,另外,这些标志物最好较少发生突变、整合表达等情况。从现有的研究看,pgRNA和C抗原似乎是最有希望的选择,以下分别简要介绍。
HBVRNA及其潜在临床应用
HBV是一种DNA病*。传统认为,从感染细胞分泌出去的成熟病*形态是包含DNA(rcDNA/dslDNA)的Dan颗粒。血清中究竟是否存在HBVRNA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
最早发现血清中存在HBVRNA的实验是一个意外,Kock等在年试图弄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究竟能否被HBV有效感染时,观察到了血清中存在HBVRNA的第一个证据。后续关于血清HBVRNA的研究并不多见,公开报道的文献只有十余篇。
最近,包括北京大学鲁凤民教授在内的几个团队的工作为HBVRNA在乙肝诊疗方面的应用开辟了新视野。他们的研究表明:①血清中的确存在HBVRNA;②血清中的HBVRNA主要是pgRNA;③血清中的pgRNA主要出现在病*颗粒当中,而不是游离状态。一个尚待确定的有趣问题是:这些pgRNA病*颗粒是否具备感染性。如果是的话,可能需要对教科书做出适当改写。
鲁教授团队同时对HBVRNA在预测停药反跳中的价值做了初步研究。他们的研究发现,在停药时HBVRNA检测阴性的患者中,停药24周后复发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那些停药时HBVRNA检测阳性的患者。
Masayuki等也曾研究了治疗中和停药后的血清HBVRNA水平与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停药后复发间的关系,发现HBVRNA小于特定值时,复发率较低。从这些结果来看,HBVRNA作为一种安全停药指标似大有可为。
另外,还有少量研究试图将血清HBVRNA用于核苷(酸)类似物或者干扰素α的治疗监测,但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仍有待更多更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评价。
核心相关抗原(HBcrAg)及其潜在临床应用
通常所称的核心相关抗原(HBcrAg),包括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Ag),也有报道称还存在一种异常的E抗原(即p22cr),但未得到公认。在血清中,HBcAg主要存在于三种颗粒结构中,包括完整病*颗粒、空病*颗粒以及RNA病*颗粒,其中以空病*颗粒的数量最多,HBAg则以游离二聚体形式存在。
由HBcAg和HBAg所组成的HBcrAg都是从cccDNA的转录产物翻译而来,产生HBcAg的是pgRNA,产生HBAg的是prCRNA,因此从理论上讲,HBcrAg有可能作为一种较好的治疗效果检测指标。
最近,有研究者发现,在自然感染状态下,血清HBcrAg与血清HBVDNA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迄今为止,HBcrAg相关临床研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来自中国香港的一项研究。研究者考察了例经抗病*治疗的患者,发现在抗病*治疗过程中,血清HBcrAg与血清HBVDNA、HBsAg以及肝内总HBVDNA都有良好的相关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血清HBcrAg与肝内cccDNA之间呈现强相关(r=0.7),明显好于HBsAg与cccDNA之间的相关性(r=0.4)。而在例经治疗后不能检测到HBVDNA的患者中,例(78%)仍可检测到HBcrAg,且HBcrAg水平仍与cccDNA呈正相关(r=0.42,P<0.)。
这些结果提示,HBcrAg可能在疗效判以及指导停药方面,尤其是反映肝内cccDNA的活性状态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小结
当前乙肝监测体系中的检测指标与“理想终点”之间存在不完全适应之处,在“理想”终点越来越成为可实现的目标之际,我们有必要对相应监测指标再思考。围绕cccDNA这个HBV感染过程中的关键分子,寻求一些能准确反映其状态又便于检测的血清标志物,是近来一些研究逐渐聚焦的方向。这些标志物中,血清HBVRNA和HBcrAg已初步显现出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希望在不远的将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这些监测指标在乙肝临床实践中能发挥重要作用,将乙肝的精准诊疗推向新阶段。
相关阅读
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及结果解析
Tam是一名41岁的会计师。年,他与母亲一起逃难离开越南。其平素身体健康,近期他向全科医生反映他有烧心症状。在咨询期间,他提到他64岁的母亲最近死于肝癌。他记得多年前他曾被告知为乙型肝炎健康携带者,但是他后来没有咨询过。谁应该进行HBV检测?
乙型肝炎病*(HBV)感染是全球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大部分的慢性感染是通过出生时母婴传播途径获得或儿童早期暴露于HBV病*而感染。
主要的并发症为肝细胞癌和失代偿性肝硬化,约有15-25%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出现上述并发症。
HBV感染主要出现在亚洲、非洲、中美洲和东欧。在中至高度流行的国家,所有新生儿均推荐进行HBV检测。下图罗列了需要优先检测HBV的人群。
下一步的调查是什么?
检测的目的是明确是否存在HBV现症感染,对先前的感染或疫苗是否有免疫力,或者患者是否对HBV病*易感(既往未曾暴露于病*或未注射疫苗)并判断是否应该注射疫苗。根据指征的不同,所要求的检测可能不同。对高风险慢性感染的患者,如本例患者,全科医生应该建议他检测以下指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现症感染的标记物;乙型肝炎表面抗体(anti-HBs)-通过疫苗或先前感染获得免疫力的标记物;乙型肝炎核心抗体(anti-HBc)-既往感染的标记物。为明确HBV感染是否为肝功能异常的原因,要求所有患者检测HBsAg。但是,如果考虑是急性感染(例如,最近有可能经过胃肠外途径或性行为接触病*且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明显升高、伴或不伴*疸),应进行HBsAg和anti-HBcIgM(新近感染的标记物)检测。对早期妊娠产前筛查,指南仅推荐检测HBsAg。无论何时进行检测,病*性肝炎血清学检测结果的解释是非常重要的。全科医师应在合适的地点弄清患者的病史并对肝炎疾病进行交流。在某些系统,如性健康门诊,对咨询的患者给予初始剂量的HBV疫苗是合适的。初次检测结果的解释下列表格是对HBV初次检测结果的解释。三个推荐的血清学检测也能够明确患者既往是否曾感染HBV,在接种疫苗前是否有免疫反应,或者是否怀疑是HBV感染。表1HBV血清学检测结果的解释
HBsAg阳性
如果HBsAg阳性,那么患者就是现症感染,可能是急性或是慢性感染。Anti-HBcIgM同时阳性,可明确存在急性HBV感染,特别是有临床疑似症状及转氨酶水平升高。
大部分成年人可自发地清除急性感染,不到5%的患者可进展至慢性感染。少于1%的患者出现急性肝衰竭(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
HBsAg阳性更多的是反映慢性感染的存在,特别是病*感染高风险人群筛查时,或是评估伴慢性肝脏疾病特征的患者或是化疗前评估时。
慢性感染患者也会出现anti-HBc阳性(总体或IgG),但是anti-HBcIgM阴性。Anti-HBs通常是阴性,除非该患者正处于HBsAg阳性转阴性的血清转换过程中,此时HBsAg和anti-HBs可能同时存在一段时间。
慢性HBV感染是指HBsAg阳性超过6个月的患者。HBV“健康携带者”的概念不再有效,因为患者的临床症状可随时间出现改变且其仍有合并肝脏疾病并发症的风险。对所有HBsAg阳性患者推荐进行长期随访。HBsAg阴性既往曾有HBV感染表现为HBsAg阴性、anti-HBc阳性和anti-HBs阳性。这个血清学模式意味着患者曾经感染过HBV但是经历了HBsAg至anti-HBs的血清学转换,这与疾病恢复、临床预后改善和对再次感染有免疫力有关。
有些患者可能在HBsAg血清转换前已经进展至肝硬化,但是他们进展至肝细胞癌的风险仍持续增高。
而且,HBsAg阴性和anti-HBc阳性的患者可能有隐性感染,病*有可能出现再激活的风险,在强烈的免疫抑制特别是与利妥昔单抗治疗方案相关的患者中可能出现肝炎活动。
仅anti-HBs抗体阳性提示对先前接种的疫苗有反应。在接种疫苗后Anti-HBs滴度高于10mIU/mL表明是保护性抗体。如果三个血清标志物均是阴性,表明患者对HBV易感,因为他们既往不曾感染过也未接种过疫苗。对有风险通过性接触传播、经皮感染、职业暴露或是家庭生活接触或亲密接触等途径感染的人群,应该接种乙肝疫苗。Tam属于上述感染风险人群。血清检测发现其HBsAg和anti-HBc阳性、anti-HBs阴性。考虑到Tam是越南人,且其记得曾经被告知为病*携带者,最大的可能是他是慢性HBV感染,而不是新近的HBV病*感染。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进一步评估某些临床指南推荐所有HBsAg血清阳性的患者前往感染科专家处就诊;但是许多慢性HBV感染患者处于非活动疾病期,可能不需要转诊至专科医师,特别是转诊至专科医师的服务受限。因此,全科医生有必要理解慢性HBV感染的临床病程。
病*复制和宿主免疫反应间的相对平衡可导致患者慢性感染的临床病程随着时间改变。慢性感染中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归因于宿主的免疫反应,转氨酶升高为肝脏炎症的标志物。
对转氨酶升高和明显病*血症的患者,有抗病*治疗指征,特别是有肝纤维证据时。
慢性HBV感染的临床病程分成四期: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免疫控制期和免疫逃逸期。HBsAg消失代表慢性HBV感染的第5阶段。
在对慢性HBV感染患者进行评估时,明确感染分期很重要,这样当合适的时候可进行专科医师转诊。
图1慢性HBV感染的全球分布
图2慢性HBV感染分期
为明确疾病阶段,一旦知道患者为HBsAg阳性,就要求其检测乙型肝炎抗原(HBAg,野生型感染标志物,通常与较高的循环病*量相关)、乙型肝炎抗体(anti-Hb,HBAg清除的标志物)、乙肝病*DNA水平(循环病*量的标志物)以及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血清水平,尤其是谷丙转氨酶。
免疫耐受期
免疫耐受期通常在感染初始的15-30年出现,表现为HBAg阳性,HBVDNA病*载量高,但是谷丙转氨酶正常。免疫耐受期通常不需要治疗,儿童、青少年,尤其是年轻成人可在全科医师指导下进行监测。
推荐至少每6个月检测一次谷丙转氨酶、HBAg和anti-HB,如果监测过程中出现谷丙转氨酶波动,需转诊至专科医师处就诊。
出生时就感染HBV的儿童及青少年中约1.7-4.5%在肝活检时发现肝硬化,肝细胞癌也可出现。免疫清除期
免疫清除期与HbAg阳性、HBVDNA病*量高(通常IU/mL),以及谷丙转氨酶增高有关。在免疫清除期,患者可自发性出现HBAg阳性血清转换至anti-HB。
免疫清除期延长与进展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展有关。这些患者需感染科专家进行评估以及考虑是否进行抗病*治疗,目的旨在延缓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癌的进展。
免疫控制期
免疫控制期定义为HBAg阴性、anti-HB阳性,HBVDNA定量低或检测不到(通常IU/ml),谷丙转氨酶在正常范围内。这些患者通常不需前往感染科专家处就诊,除非考虑存在肝硬化。
建议每6个月超声检测一次是否发展至肝癌。免疫控制期的患者有时也称为非活动性携带者。
免疫逃逸期免疫逃逸期表现为HBV再激活,是以HBAg阴性、HBVDNA定量增高(通常IU/ml)以及谷丙转氨酶波动为特征的慢性感染。这些患者进展至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风险高,需要专科医师诊疗。进一步评估还包括以下方面:1.腹部体格检查及外周体征发现慢性肝脏疾病和门静脉高压的存在;
2.其他明确疾病严重程度的血液学检测,包括全肝功检测、全血细胞计数、凝血检查。
谷草转氨酶高于谷丙转氨酶或血小板数量减少提示可能合并肝硬化。胆红素升高、白蛋白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国际正常比值增高提示可能合并肝硬化和肝衰竭。
3.排除其他可能影响HBV感染病程的病*感染,包括HCV、HDV(仅在合并HBV的患者出现)和HIV。4.明确对HAV的免疫情况(anti-HAV),可对易感患者注射疫苗。5.追问家族史,明确其他家庭成员是否有HBV或肝癌。应明确患者家属、共同生活者以及性伴侣的检测和疫苗状态,对高风险人员接种疫苗。何时转诊至感染科专家治疗?
世界各地的HBV感染转诊指南不同,取决于HBV的流行程度、卫生服务的设计以及初级保健医师的知识水平和参与程度。
并非所有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均需要转诊,只要全科医师能正确地辨别非活动疾病期(即免疫控制期)并承担起规律的评估和监测这些患者的感染情况即可。
部分地区,包括移民群体庞大的发达国家,已经引进共同的医疗项目以确保为患者提供合适的分诊和管理服务。
对HBsAg阳性的患者,当存在下列症状时需要专科医师诊疗:1.慢性HBV感染患者谷丙转氨酶升高或波动(超过正常值的上限),提示处于疾病活动期,并有风险进展至肝硬化,此时不需考虑患者的HBAg是阴性或阳性;2.任何提示进展期纤维化或肝硬化的特征,如肝脏回声异常或超声检查提示脾大,血小板数减少,或明显的肝衰竭症状,如胆红素升高,低白蛋白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3.产前检查发现HBsAg阳性的女性。专科检查包括肝纤维化的评估,通过肝活检或无创评估,如瞬时弹性成像。瞬时弹性成像为一种在右胸壁使用特殊探头检测肝脏硬度的简单技术。然后根据上述结果决定是否进行抗病*治疗。对HBVDNA定量高的孕妇,在其第三孕期时需考虑是否抗病*治疗,以进一步降低母婴传播HBV的风险。对HBsAg阳性孕妇产出的婴儿需注射疫苗并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HBV免疫球蛋白。由于慢性HBV感染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有明显的关系,国际指南建议对慢性感染患者每6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小肝癌,而小肝癌是能够治愈的。当全科医师明确患者处于非活动性慢性感染期、不需要专科就诊时,其应该承担应有的责任,以确保患者规律进行肝细胞癌的监测,而且当发现患者有肝损伤时应建议其转诊至专科医师处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预后Tam检查发现HBAg阳性、anti-HB阴性,HBVDNA定量为2.5×10^5IU/ml,谷丙转氨酶增高(IU/ml,正常值范围为0-40)。这些结果提示Tam处于HBV感染的免疫清除期,有炎症活动,可能需要抗病*治疗,并进行专科检查。Tam对自己有肝炎活动并有风险进展至肝癌感到很惊讶。他转诊至感染科专家处进行专科检查,结果显示他有肝炎活动合并中度肝纤维化。
Tam开始抗病*治疗。考虑到其有肝炎相关肝癌的家族疾病史以及年龄问题,他被招募至肝细胞癌的常规监测队列中去。
Tam的妻子今年36岁,在越南出生,对其进行检测发现HBsAg阳性但是anti-HBs和anti-HBc阳性,这表明她过去曾感染过HBV并有免疫力。
大家都在看
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
漫画看乙肝形成过程,你就明白了!
乙肝检验结果的25种可能,大科普!
想治好乙肝,这八大问题千万别遗漏!
教你看透—乙肝两对半结果,建议保存随时用得上!
乙肝孕产妇的新生儿如何打“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
★★★★★
看完记得分享哦
服务医生,期待支持!《HAOYISHENG》为旗下超万读者诚邀广大界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欢迎广大医师投稿:
qq.导语:布加综合征英文简写为BCS,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比较低,相比较而言东西方国家的发病率也有着很大差异,西方国家女性患病率要高于男性,而在亚洲国家男性发病率要高于女性,其比例大约为2:1左右,这样的差异和人种、生活习惯、口服避孕药有着很大的联系,并且布加综合征多为慢性进行性发病,起初该病会隐藏的很好,也没有很明显的临床症状,很难及时的发现,因此需要我们自己及时的了解这方面的疾病知识。
01什么是布加综合征?分为哪几种疾病类型?
1、布加综合征的疾病定义
布加综合征是指肝静脉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阻塞引起的,主要以门静脉高压或者门静脉及下腔静脉高压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大多数患者由下腔静脉或肝静脉血栓或隔膜引起,典型表现为腹水、双下肢水肿、肝脾肿大、腹壁静脉曲张、下肢溃疡。西方国家原发性布-加综合征发病率约为0.5-2人/百万人,而亚洲国家发病率约为5-7人/百万人,较西方国家明显升高。以20-40岁之间男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2:1。
2、疾病类型
根据解剖及病理基础可以将疾病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种类型肝静脉阻塞性布加综合征,可以将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症综合症综合症分为四种亚型,第一种腹肝静脉膜性阻塞;肝静脉节段性阻塞;肝静脉广泛性阻塞和肝静脉阻塞伴血栓形成。第二大类型也可以分为四种压型,下腔静脉膜性带孔阻塞;下腔静脉膜性阻塞;下腔静脉节段性阻塞;下腔静脉阻塞伴血栓形成。第三种混合型布加综合征可分为以下2个亚型,肝静脉和下腔静脉阻塞;肝静脉和下腔静脉阻塞伴血栓形成。
02布加综合征的患病原因和症状有哪些?及时了解避免疾病的发生
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栓形成倾向,例如遗传因素,血管炎等是本病的主要病因,妊娠、口服避孕药、腹部外伤是作为一项诱导因素。
1、获得性血栓形成倾向
骨髓增殖性肿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JAK2VF突变、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白塞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
2、遗传学血栓形成倾向
蛋白C、蛋白S缺乏;地中海贫血;凝血因子VLeiden突变;凝血酶原基因GA突变,如果存在遗传血栓形成倾向,应该及时预防治疗。
3、系统性疾病
血管炎、结缔组织病、结节病、炎症性肠病等。这些都可能会导致布加综合征的产生,一旦患有这些系统性疾病,应该及时警惕。
4、急性型
一旦患者属于急性型起病比较急,大约在一个月左右那就会起病,会出现突发性腹痛、恶心呕吐、肝脏进行性增大、腹水迅速增加等现象。同时伴有肝脾,但有些严重的患者很可能会出现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等。
5、亚急性型
一般亚急性型都会有肝区疼痛,脾肝大,双下肢肿胀,大量腹水等,如果属于亚急性型,病程大约在一年以内。
6、慢性型
这种情况大多起病缓慢,病程时间较长,大多为4-5年,其中典型表现为腹水、下肢水肿、肝脾变大等临床症状。
7、伴随症状
如果为其他系统的阻塞有关病因,也可能会存在其他系统的临床表现,右心房黏液瘤与平滑肌瘤病所致的布加综合征,可出现右心衰竭如心慌、气短等症状;缩窄性心包炎可有上肢静脉压升高以及全身水肿等症状。
03患者患病后应该怎么检查和治疗呢?
1、相关检查
首先进行一般检查:体温可升高、脉搏可加快、呼吸可加快。眼部检查:视诊眼睑、结膜可呈现苍白,巩膜可有*染。心脏:听诊心率可加快,触诊心脏搏动可减弱。腹部:肝区可有叩痛,叩诊、触诊肝脾可肿大,移动性浊音可为阳性。四肢皮肤:双下肢可有水肿、色素沉着,可见溃疡,阴囊水肿。全身体表静脉:腹壁可见曲张静脉。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当合并骨髓增殖性肿瘤时,可有白细胞升高,血小板升高,血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增加。凝血功能:当合并肝衰竭时,可有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肝功能:可有转氨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升高、白蛋白降低、碱性磷酸酶升高。肾功能:可有肾滤过功能下降,表现为血肌酐及尿素氮升高。腹水检查:腹水常为漏出液,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常大于或等于11g/L。
3、根据症状对症治疗
当患者症状轻时,仅有轻度消化道症状如右上腹胀痛不适,食欲欠佳;当患者出现腹水、双下肢水肿、*疸时,需择期就医明确病情以及接受治疗;当患者出现呕血、黑便、乏力、头晕等消化道出血症状需急诊就诊,明确出血病因,内科或外科手术止血,根据出血严重程度判断是否需要紧急输血治疗;出现少尿、无尿、呼吸困难等循环系统衰竭症状以及其他危及生命症状需立即急诊就诊。
04治疗结束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护理重点,注意患者的饮食护理,原则上要进食一些优质蛋白质,补充适当的热量,同时要注意避免一些粗粮的摄入,还有刺激性,损伤消化道引起出血。
1、家庭护理
本病患者可能存在食管静脉曲张,因此在进食过程中选用优质蛋白、高热量及易消化、松软食物,避免粗糙、过硬食品,减少高脂肪等不易消化食物的摄入,避免实用加工食品,严禁饮酒,避免便秘,保持大便通畅、心情舒畅。避免使用避孕药避孕。
2、日常生活管理
饮食上食物需低盐,适量补充高蛋白食物(鸡鸭鱼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运动上应该适度活动,在允许活动的前提下避免长期卧床,注意按摩双腿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
结语:对于目前而言,布加综合症综合症综合症并没有什么有效的预防措施,所以一旦我们发现相关症状后,医院检查。这时候认识和了解一些相关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布加综合征无法预防,通常让人没有任何准备,如果存在一些知识的储备,这些症状就可以及时的怀疑,就算怀疑错误也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不管是什么疾病,早发现和早治疗,通常都是最重要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