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X陪您读的第篇文章
全面了解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疫苗接种方案和注意事项
文献来源:InflammBowelDis.Jan1;27(1):-
特别声明:本文属于医学专业文章,仅供医疗专业人员学术交流。不适合作为非专业人士疾病教育或科普用途。随着治疗药物的不断发展,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抗-整合素药物、抗-白介素药物和新型小分子药物正在用于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大幅改善了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IBD治疗药物(尤其是全身性免疫抑制药物)也增加了严重感染和机会性感染的风险。
通过提前接种疫苗,可以预防许多严重感染性疾病。
《免疫抑制人群疫苗接种临床实践指南》建议,医生应确保自己的患者接种适当的疫苗。
因此,消化科医生应该注意安排IBD患者接种必要的疫苗。
这篇文章基于“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ACIP)”的建议,重点探讨适合IBD患者的疫苗接种策略。
前文回顾:全面了解丨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疫苗接种方案和注意事项(上)
接上文......
3.乙型肝炎病*疫苗
乙型肝炎病*(HBV)的重新激活,是乙型肝炎病*感染的严重后果,表现为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变化、暴发性肝衰竭和死亡。
据报道,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发生乙肝病*再激活的风险增加。据报道,HBV再激活和暴发性肝衰竭的患者死亡率为4%–60%。
IBD患者中HBV再激活的程度尚不清楚,目前的文献有病例报告、病例系列和1项队列研究。
有证据表明,TNF-α在HBV病*复制的过程中很重要。
有一些病例报告显示,IBD患者接受英夫利西单抗联合激素和/或硫唑嘌呤治疗,发生了HBV再激活。但也有队列研究显示,接受抗-TNF治疗的IBD患者HBV激活并未显著增加。
尽管如此,由于担忧潜在的HBV再激活风险,建议所有IBD患者都进行HBV筛查,以确定HBV的感染情况。
HBV的筛查应该在确诊IBD的同时完成,而不要等到开始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后再进行。
美国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ACIP)建议,所有婴儿、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和具有危险因素的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危险人群包括:
性接触或静脉注射*品的风险人群慢性肝病人群感染艾滋病*人群2剂量和3剂量乙肝疫苗都可以作为接种的选择,推荐力度相似。
美国胃肠病学会(ACG)预防保健指南建议,成年IBD患者应接种乙肝疫苗,因为IBD患者感染乙肝病*会产生严重后果。
多项研究表明,接受全身性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IBD患者,对HBV疫苗的免疫反应率低于健康人群,也低于未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IBD患者。
最近发表的荟萃分析显示,接受免疫抑制剂或抗-TNF药物治疗的患者,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率更低。
年轻患者或疾病缓解期患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应答可能更好。高剂量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策略,似乎并不会改善的疫苗的免疫反应。
除了抗-TNF药物之外,维得利珠单抗、乌司奴单抗或托法替布是否也会影响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反应。
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不同的策略,以改善免疫抑制、老年IBD患者对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应答。
美国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ACIP)建议,对免疫受损的成年人,乙肝疫苗接种后应该通过血清学检测乙肝表面抗原(anti-HBs)抗体。
这主要是由于IBD患者整体接种乙肝疫苗应答率不理想,因此需要实验室免疫学证据来确认疫苗免疫应答。
在完成乙肝疫苗接种后1个月,IBD患者应检查乙肝表面抗原抗体,抗HBs≥10mIU/mL被认为是达到了疫苗的保护性应答。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但仍然有保护作用。
对于没有获得保护性免疫应答的患者,应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如果抗HBs10mIU/mL,则应在1个月内接种挑战剂量乙肝疫苗,然后再注射另一种抗HBs。
如果之后抗-HBs仍10mIU/mL,则确定患者没有获得乙型肝炎病*的免疫力。
目前尚不清楚免疫抑制药物,是否会影响IBD患者对HBV疫苗的持续免疫应答。未来需要更多研究,探索改善疫苗接种有效性的方案。
4.疱疹病*疫苗
带状疱疹(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VZV)的重新激活引起的。每年,在美国发生超过一百万例带状疱疹。
免疫抑制人群(包括器官移植、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带状疱疹的风险更高。
疱疹后神经痛(PHN)带状疱疹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发生率大约20%。
除此之外,带状疱疹也可能有神经系统(如贝尔氏麻痹、拉姆齐·亨特综合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眼科(例如巩膜炎、葡萄膜炎)并发症。
免疫抑制药物会增加带状疱疹的严重程度,并可能会增加复杂疾病的可能性。
实际上无论是否接受免疫抑制治疗,与普通人群相比IBD患者发生带状疱疹风险会增加2倍,。
美国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ACIP)目前建议,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40岁IBD患者,比健康50岁人群的带状疱疹风险更高风险。最近两项基于人群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与5-氨基水杨酸(5-ASA)相比,使用抗-TNF药物联合巯嘌呤治疗的IBD患者,带状疱疹风险显著增加,反复使用皮质激素也会增加了带状疱疹的风险。
最近的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显示,带状疱疹完全是一种疫苗可预防的严重感染,约占IBD患者严重感染的1/3,因此预防带状疱疹非常重要。
关于带状疱疹疫苗,当前既有减*活疫苗也有重组疫苗。
带状疱疹减*活疫苗(ZVL)是一种单剂量的减*活疫苗,用于50岁以上有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人。尤其推荐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应用。
与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相比,减*活疫苗(ZVL)的效力更高保护力更持久,在接种后数年一直存在。
对于使用抗-TNF药物治疗的患者来说带状疱疹减*活疫苗是相对禁忌。但是,使用标准剂量甲氨蝶呤(0.4mg/kg每周)、硫唑嘌呤(3.0mg/kg每周)或6-巯基嘌呤(每天1.5mg/kg)治疗的IBD患者,可以接种带状疱疹减*活疫苗。
重组带状疱疹疫苗(RZV),包括糖蛋白E(VZV表面最常见的糖蛋白)和新型佐剂AS01B,可增强宿主的免疫反应。
对于50岁以上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建议在2至6个月内接受2剂重组带状疱疹疫苗(RZV)肌肉注射。
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具有高度免疫原性,在两项3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在5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有效率97%,70岁及以上的人群有效率89%。
美国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ACIP)提出,重组带状疱疹疫苗(RZV)是50岁以上免疫功能正常人群的首选疫苗。
对于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例如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IBD患者),ACIP没有给出任何具体建议。
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研究,评估带状疱疹疫苗在免疫抑制IBD患者中的免疫原性。
纳入例患者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RZV)上市后安全性数据表明,未显著增加严重不良事件,与临床试验中报道的相似。
重组带状疱疹疫苗(RZV)的常见不良事件,包括:发热(23.6%)、注射部位疼痛(22.5%)、疼痛(19.5%)、畏寒(19.3%)、头痛(16.7%)和肌肉痛(12.1%)。
为了降低IBD患者带状疱疹风险,消化科医生应该与社区医生协作,以确保50岁以上IBD患者能够完成适当的疫苗接种。
最有可能通过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受益的人群,包括:
具有带状疱疹病史的患者;需要反复使用激素的患者;需要联合激素治疗的患者;接受托法替布治疗的患者。最近一项纳入例接受托法替布治疗的患者分析发现,多个基因座与带状疱疹的风险相关,其中一个基因在日本人群中较为普遍。
对于所有50岁以下具有水痘病史的IBD患者,推荐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RZV)。
未来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评估该疫苗在不同治疗方案下的免疫原性。某些治疗方案可能并不会增加IBD患者的带状疱疹风险。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本文第三部分:HPV、百白破、甲肝、风疹疫苗
延伸阅读:
病例学习丨克罗恩病患者使用维得利珠单抗治疗期间成功接种活疫苗炎症性肠病患者接种COVID-19疫苗:未来需要注意的问题这些疾病和住院都可以通过疫苗预防:炎症性肠病患者全国队列分析炎症性肠病患者需要注意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本文仅供个人学习)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文章链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