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逢春雨,久病遇良医。对于郴州市某县卢女士一家来说,他们的家这个冬天温暖如春。经过与病魔整整30天的抗争,近日,卢女士终于顺利出院。康复出院后,她的家属给医护人员送来锦旗和感谢信表示感谢。
在她如春天般灿烂笑容的背后,医院肝病二科全体医护人员的默默坚守,是人工肝支持系统为其带来了福音。
据了解,卢女士乙肝“大三阳”已经二十余年,没有定期检查。今年10月开始,卢女士饭量越来越少,吃什么都感觉恶心、想吐。渐渐地,她还发现自己尿色越来越*,家人和朋友说她眼睛和皮肤也变*了……
医院住院治疗时,其症状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医院诊断为肝衰竭,并下了病危通知单,建议医院治疗。
入院时卢女士精神及饮食极差,高度乏力,腹胀明显,全身皮肤及巩膜深度*染,查肝功能示*疸umol/l,凝血功能PT31秒,PTA20%,B超显示:肝硬化,大量腹水。主管医生李育朝副主任医师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化验结果,初步诊断为:慢加亚急性肝衰竭C(中晚期),合并自发性腹膜炎,大量腹水,低蛋白血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情危重。
患者入院第二天,肝病二科主任张春梅主任医师和李育朝副主任医师组织科室全体医护人员进行疑难病历讨论,认为患者目前为肝衰竭的中晚期,且合并多个并发症,为提高患者的救治率,建议尽快行“人工肝”治疗。将病情及治疗方案告知病人及家属后,果断为患者实施“组合型人工肝”技术——DPMAS(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PE(血浆置换),全力救治该患者。
时间就是生命!当天晚上主管医生李育朝、科室护士长吕海艳对卢女士进行的“换血”大行动迅速开展:建立体外循环引血进入血浆分离器,将分离出的血浆经胆红素吸附柱吸附胆汁酸,再引入血浆灌流器进行炎性介质吸附,回输入患者体内,完成第一个步骤;为避免出血风险,人工肝团队对体外循环管路进行改造,使一套管路同时能序贯2种模式的人工肝治疗,在完成双重血浆吸附后再次引血行血浆置换,清除*素的同时补充凝血因子和蛋白质等有益物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完美互补了单模式人工肝的不足,减少了出血风险,单位时间内双倍净化了血液*素,既缩短了治疗时长又节约了血液净化耗材,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经过6小时治疗,患者总胆红素(TBIL)由umol/l成功下降至.98umol/l,症状明显改善。
面对卢女士好转的病情,熬红了眼睛的李育朝和吕海艳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卢女士通过前后四次人工肝治疗及肝病二科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心理指导等,患者总胆红素(TBIL)下降至74.98umol/l,*疸明显下降,腹水消退,腹膜炎纠正,凝血功能接近正常,病情逐渐好转,痊愈的希望也如约而至。
张春梅主任介绍,肝衰竭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表现为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呕吐、腹胀等症状,导致肝脏合成、解*、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一旦发生肝衰竭,治疗极其困难且病死率高。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是一种组合型人工肝治疗模式,DPMAS有效地吸附了胆红素、胆汁酸、炎性介质等有害物质,在此基础上再行血浆置换,可大大减少血浆置换量(ml左右降至ml左右),缓解了临床血浆不足的压力,也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DPMAS人工肝技术在肝功能衰竭、胆汁淤积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重症肝炎伴SIRS、肝移植前后、肝性脑病等方面均有明显疗效。
医院人工肝是“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示范中心”授牌单位,在通过人工肝治疗技术救治肝衰竭危重患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肝病二科全体医务人员秉持“仁心仁术至诚至爱”医院院训,随时为完成“救死扶伤”的医者神圣使命不懈努力,随时准备为人民健康事业再立新功。
-END-
医院
肝病诊疗中心专家团队
一审:张春梅二审:李久生终审:曾彩萍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