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徐曼曼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首都医科医院肝病中心四科(疑难肝病及人工肝中心)
一例药物性亚急性
肝衰竭患者的诊治分享
病历摘要
1.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42岁,农民。因“间断发热2月余,眼*、皮肤*染1月余”于年9月入院。患者2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5摄氏度,伴畏寒寒战,无咳嗽咳痰,无皮肤巩膜*染、反酸、恶心等不适,-7-25就诊于当地诊所,考虑上呼吸道感染,予克林霉素加左氧氟沙星抗感染及补液对症治疗3天,体温恢复正常;但此后患者间断自觉发热,未监测体温,伴畏寒、寒战,无咳嗽、咳痰、腹痛、腹泻、盗汗等,曾自行口服对乙酰氨基酚2次退热治疗;1月余前出现乏力、皮肤巩膜*染,伴恶心、呕吐,伴脐周疼痛,呈绞痛,可耐受,持续数分钟后可自行缓解,未在意,未诊治;皮肤巩膜*染逐渐加重,1周(-9-18)前伴发双下肢水肿、腹胀、尿少,浓茶色尿,就诊医院,查血常规:WBC5.50X/L,HGBg/L,PLTX/L,N70.9%;CRP36.7ug/mL,血沉23.11mm/h,肝肾功能:ALTU/L,ASTU/L,TBIL.67umol/L,DBIL78.48umol/L,ALB31.4g/L,GGT.3U/L,ALP.2U/L,Cr83.3umol/L,上腹部CT(-9-21)提示“肝硬化,腹水,胆囊炎?”予护肝退*、补充白蛋白等对症治疗,效果欠佳。复查肝功能提示ALT.9U/L,AST.2U/L,TBIL.39umol/L,DBIL.21umol/L,ALB37.5g/L,GGT.11U/L,ALP.5U/L;入院1天前医院,肝肾功能提示:ALTU/L,ASTU/L,TBIL.2umol/L,ALB37g/L,胆碱酯酶U/L,Crumol/L,血淀粉酶U/L,脂肪酶U/L,PTA32%,逐转至我院急诊,复查肝功能提示TBIL.2umol/L,DBIL.1umol/L,ALB34g/L,PTA32%;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平素健康状况良好,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手术史。否认过敏史。失眠症8月余,间断口服中药治疗8月,其中6月份药方含有首乌藤15g。否认肿瘤家族史,否认遗传性疾病家族史,否认其他传染性、家族性疾病史。
2.体格检查
体温:37.1℃,血压:/82mmHg,脉搏:92次/分,呼吸:20次/分。发育正常,神志清,精神弱,慢性病容,自主体位。皮肤、巩膜重度*染,肝掌阴性,蜘蛛痣(-),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音正常,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饱满,肝浊音界不明显,肝脾触诊不满意,全腹部压痛、反跳痛阳性,Murphy征(+),移动性浊音可疑,双下肢轻度水肿,病理征阴性。
3.辅助检查
肝肾功能:ALT.6U/L,AST.3U/L,TBIL.9umol/L,DBIL.7umol/L,Cr.9umol/L,ALB31.7g/L。凝血功能:PTA30%,APTT45.5S,D-Dimerug/L。血氨:30mmol/L。血淀粉酶:.8U/L,尿淀粉酶.1U/L。电解质:K+2.64mmol/L,NA+.4mmol/L,Ca2.22mmol/L。乳酸:2.03mmol/L。心肌酶正常、BNP正常。血常规:WBC5.54×,PLT×,HGBg/L,NEU%65.8%,CRP4mg/L,PCT0.61ng/ml,G试验.6pg/ml,GM试验阴性,TB-SPOT阴性。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标志物检测均阴性,自身抗体:ANA1:胞浆颗粒、核颗粒;其他相关抗体均阴性,特种蛋白示IgG28.5g/L,IgA6.05g/L,IgM3.51g/L,补体C3/C4下降。IgG亚类测定四项均正常。血培养阴性。铜蓝蛋白、24小时尿铜均正常。甲状腺功能:TT3、TT4、TSH均下降。肿瘤标记物:AFP40ng/ml;CA.9U/ml,其他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图。胸片未见异常。超声心动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增强CT(-9-28,图1)示1、肝脏炎性改变可能2、肝硬化不除外,脾大,侧枝循环形成3、肝囊肿4、胆囊炎5、腹膜后及腹腔多发轻度肿大淋巴结,炎性反应性增生可能。
图1腹部增强CT
4.诊疗经过
入院后完善检查,计算RUCAM评分中R值约等于8,考虑药物性肝损伤、肝细胞损伤型。结合患者其他化验指标,考虑诊断亚急性肝衰竭、肝功能异常原因待查、药物性肝损伤可能性大、腹水腹腔感染、急性胰腺炎不除外、急性肾损伤。入院后予禁食水、补液、监测生命体征、出入量、血糖;嘱患者卧床休息,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药物治疗,予奥美拉唑、奥曲肽、乌司他丁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予比阿培南抗感染治疗;并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补充白蛋白等治疗,先后予人工肝治疗3次(模式分别为血液灌流+血浆滤过吸附+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血浆滤过吸附+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血浆滤过吸附+血浆置换),每次治疗时间间隔1周。待淀粉酶恢复正常,腹痛消失后,嘱患者保证能量摄入,高热量饮食,夜间加餐。经内科综合治疗及人工肝治疗后,患者胆红素从最高达.7umol/L到波动在umol/L左右,PTA波动在15-20%之间,肌酐维持在90umol/L左右;乏力、纳差症状改善,但患者病程反复出现低钠血症、低血糖症状,凝血功能始终未见改善,医院行肝移植治疗。
随访本例患者,患者肝移植术后病情稳定,胆红素逐渐下降至正常,凝血功能恢复;不适症状消失;外院肝脏组织标本病理检查结果回报符合药物性或中*性肝损伤表现,经我院病理会诊意见(图2/3):1.镜下所见:肝细胞桥节坏死及多小叶坏死后塌陷,坏死带内网状纤维塌陷及显著的胆管反应性增生,单个核为主的炎细胞浸润,残余肝细胞再生呈岛状,部分肝细胞淤胆。2.病理诊断:肝组织大块坏死,伴细胆管反应增生及早期再生,符合亚急性肝衰竭表现,免疫组化:CK7(增生的胆管+),CK19(增生的胆管+)。
图2肝脏大体标本
图3a:HEx大片坏死后细胆管反应性增生,
b:CK7x大片坏死后细胆管反应性增生,
c:HEx40结节状再生,
d:CK7x40结节状再生
病例分析
本文患者为青年女性,无肝病基础,此次发病前因失眠症间断口服中药治疗8月,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化验检查结果,考虑诊断“亚急性肝衰竭”。入院前,患者病程已持续2月,入院时合并胰腺损伤、腹腔感染、肾功能不全,经内科综合治疗联合人工肝治疗后,患者胰腺炎、腹腔感染、肾功能情况均好转,未并发其他并发症;但内科治疗维持1月余后,患者凝血功能未见改善,PTA持续在20%以下,反复出现低血糖表现,患者腹部CT提示平扫肝实质密度不均,多发不规则低密度灶,增强扫描肝实质强化欠均匀,可见多发片状强化减低区,同时胃底静脉可见迂曲扩张,脾大,侧枝循环形成;考虑患者肝硬化不除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患者住院起反复出现低血糖症状,需持续高糖泵入维持血糖水平;在肝功能衰竭时,肝细胞大块坏死严重地影响了肝脏糖代谢。肝脏是糖代谢的重要器官,糖原的合成和分解、糖酵解、糖异生和糖类的转化等维持血糖稳定的代谢活动都在肝脏进行。由于肝脏巨大的储备功能,超过80%以上肝细胞坏死时才会出现肝功能衰竭和糖代谢异常,其中70%以上表现为低血糖;低血糖提示肝脏功能有严重损伤,对于肝衰竭的进展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本文患者持续低血糖,侧面反映患者肝脏坏死程度严重,提示预后差,积极控制低血糖有望降低肝衰竭的病死率。
综合患者内科治疗效果、化验指标及家属意见,最终行肝移植治疗。
在肝移植术后,从患者的肝脏大体标本可以看出,患者肝脏表面已有多发结节形成,肝脏病理提示肝组织大块坏死,伴有细胆管反应增生及早期再生;如患者不进行肝移植治疗,只单纯接受内科治疗,随时有出现新发并发症的可能,肝衰竭进一步恶化,死亡风险增加;即使患者最终缓慢恢复,但有进展为慢性肝衰竭,或形成肝硬化的风险;因此建议该类患者尽早行肝移植治疗,避免继续内科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情加重造成死亡,或进展为慢性肝衰竭、肝硬化。
●参考文献
1.陈丽丹,潘延凤.血糖水平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刊,,44(13):43-44.
2.吴凤萍,李亚萍,杨颖,等.血糖和总胆固醇水平对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实用肝脏病杂志,,21(3):-.
3.谢能文,何金秋,熊墨龙,等.低血糖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临床分析.实用临床医学,,(4):41-42,45.
来源:“重肝在线”栏目第11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