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主办的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年学术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感染论坛,在广州拉开帷幕。今年新冠疫情,使本届会议较原定时间有所推迟,这段意外的时光,却带来更沉甸甸的学术成果。
简单而隆重的大会开幕式由复旦大学张文宏教授主持,高志良教授作为大会主席致欢迎词,向全体逆行者致敬,并对未来,分会在突发、新发传染病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出愿景。中华预防医学会李立明副会长高度评价本次抗疫过程中全体委员为我国突发新发传染病防控作出的突出贡献,对本次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杨希忠秘书长作了热情洋溢的大会致辞,并为今年启动的“中国降低乙肝患者肝癌发生率研究(绿洲)工程”医院授牌。
尽管庄辉院士、李兰娟院士和王福生院士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亲临现场,但是他们通过连线方式,给大会带来重磅支持。庄辉院士就我国如何实现WHO提出的消除病*性肝炎做了精彩报告,指出我国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李院士分享“武汉封城”重大建议的专业思考,提醒感染学界必须和疾控系统紧密合作、有效沟通,各大发热门诊、中心实验室要加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其它学科医生也应重视感控知识培训,要利用好大数据、AI、云平台等技术,助力新发传染病的科研。她还分享了“四抗二平衡”抢救危重症COVID19的经验。王院士分享了最新的COVID19免疫学和病理学研究,阐释免疫激活、麻痹和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机制,揭示将来免疫调节治疗,特别是干细胞治疗可能成为重症以及康复期病人有希望的靶点。
张文宏教授深情讲述参与抗疫工作以来,对感染学科发展的思考。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融合是学科发展和疾控工作的必然,不能再重复以往“亡羊补牢”的教训。本学会当前的工作,在疫情下显得弥足珍贵。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加速渗透,新发传染病必将更为频繁,本次疫情是继SARS之后,给予感染学科和公卫体系发展的又一剂“免疫增强针”。他呼吁同道和领导都要抓紧这次机遇,寻找突破瓶颈的契机。
为了总结我国学者在抗击COVID-19的经验和对可能出现的疫情进行预判,本次大会还专门设立“COVID-19专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著名流感专家舒跃龙教授以全球视觉,综合最新数据,描述当下COVID19的流行特征和趋势。他指出自03年来我国建立的新发传染病防控体系,延续至今仍然有效运行,在目前仍没有特效药治疗的前提下,非药物干预手段,对我国疫情的控制起决定性作用。往后应参考季节性流感的监测体系和预防接种计划,将COVID19的防控规范化、常规化。
来自中国CDC的王世文教授,则对尚在二、三期临床试验过程中的各类SARS-COV-2疫苗进行梳理,指出将来研究者应重视可能出现的抗体依赖的免疫增强效应(AntibodyDependentEnhancement,ADE)等不良反应。
专题会最后,刚刚结束世界卫生组织履职回来的崔富强教授,著名的流行病学专家王全意教授,何剑峰教授和本次大会秘书长林炳亮教授对我国和全球COVID-19的疫情走向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王贵强教授、任丽丽教授、吴安华教授、和郑昕教授分别从病*学、临床管理、院感防控的角度,结合其在抗疫一线亲身经历,再现COVID19从识别、遭遇战再到充分认识的过程。SARS-COV-2从被分离到全基因组的公布,对比当年SARS缩短整整4个月,而全国诊疗方案的确立,对重症病人的早期识别标准,都为全球抗疫工作提供了卓越典范。
作为湖北省外首批加入战线的先行者和广东地区抗疫工作的佼佼者,刘映霞教授、李粤平教授、赵振*教授、陈妙霞护士长,把9个月来的对COVID19的防治探索的倾囊相授,分别就抗病*治疗、抗凝治疗、激素疗法、恢复期血浆疗法、早期CT影像识别,重症患者护理等热点问题。
疫情下感染病人增多,必然带来抗生素滥用和耐药细菌流行的新困境,细菌真菌感染专家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绝不能忽视。杨瑞馥教授、刘正印教授、王明贵教授、俞云松教授、施毅教授、吕玮教授,赵鸿教授、卓超教授和陈唯*教授,也就细菌真菌感染的诊治策略,包括快速分子诊断技术,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等重点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除了新冠这个焦点外,其它经典传染病的防控,我们也未曾松懈。今年诺贝尔医学奖再次花落传染病专家,同时全球消灭肝炎的目标日渐迫近,庄辉院士、高志良教授、魏来教授、*爱龙教授等都在演讲中提到HCV发现者荣获诺贝尔奖,是对病*性肝炎学界的重大鼓舞,也鞭策我们继续向拿下“乙肝治愈”这个桥头堡迈进。任红教授、贾继东教授、徐小元教授、南月敏教授、牛俊奇教授、陈新月教授、窦晓光教授、赵英仁教授、鲁凤民教授、马雄教授等分别就肝病的相关领域做了精彩的报告。*建荣教授,安纪红教授,王新宇教授,陈瑜晖主任,刘静教授分别分享了寄生虫,鼠疫,旅游者发热、结核和类鼻疽的临床诊治。
本次大会,在各位专家分享学术成果的同时,也提出了更多的思考。从SARS到MERS到COVID-19,我们该做怎么样的反思?CRE的院内感染如何遏制?COVID-19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肝衰竭的诊断如何统一?重症COVID-19如何进行免疫干预?如何阻止新冠的大流行?与会专家都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本届论坛上,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病防控分会还发布了《肾综合征出血热专家共识》。
总结起来,本次会议严格遵守防疫*策,限流限场,但内容和深度未有丝毫影响,反而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参与,较往届扩展为“线上+线下”模式,更多外地专家加入学术研讨,也有更多听众接收到我们传递的资讯,据统计,云直播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超过4万,而线上授课的形式,使得疫情之下,我们仍然有幸让海内外的医届泰斗与大家相聚。在此向亲自远道而来的,以及百忙中抽时间连线的各位专家致以诚挚谢意。
会议虽然落幕,我们又得踏入新的征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疫表彰大会上所指出的,我们要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要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弱项,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夯实制度保障。感染科和疾控工作者,必须不忘使命,不负韶华,砥砺前行!希望下一届感染论坛举办之时,新冠疫情将成为“过去式”!
编辑:庞毅华、雷姿颖、莫志硕、刘静
审核:林炳亮、高志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