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我县隆重表彰“感动嘉善——十大善人善事暨第四届道德模范”。
下面小编为你详细介绍十大善人善事:
感动嘉善——善人暨第四届道德模范
助人为乐模范:芮兆康
芮兆康今年已75岁高龄,一头白发的他却坚持挥洒着自己的光与热。
10多年来,芮兆康不计报酬,任劳任怨地做好新居民服务工作。他还是洪溪社区的民情调解员,前后调解社区新居民达人次之多,典型地扭转了新居民离婚事件4起。每年,芮兆康都会利用寒暑假给“小候鸟”们辅导功课,讲述安全知识,带领孩子们整理庭院、出黑板报。自年至今,芮兆康的新居民家庭黑板报已经刊出期、社区报32期、墙报3期,内容涉及新居民的生活、饮食、节电、安全卫生、文明和谐等各方面。多年来,他坚持如初,用个人之力努力减少新居民子女安全事故的出现。这不仅受到了当地新居民家长的一致好评,而且获得镇社区居民办的高度赞扬。他的出租房也因此成为了嘉善“最美出租房”,中央电视台和省多家媒体记者多次前来采访和报道。
夕阳余晖分外红,奉献助人满腔情。十几年如一日的日子里,他用行动默默地践行着“服务为民”,在劳累中收获快乐,在辛苦中收获甘甜,在付出中收获硕果。
见义勇为模范:姚叙金
姚叙金是汾南村一名普通的村民。多年前由于一场车祸,他的右脚落下了残疾。身残志坚的他和老婆一起置办了几台冲床,靠着自己的努力,将生活经营得有声有色。虽然自己是残疾人,但姚叙金却很愿意去帮助别人。
年国庆节前夕的一天下午,姚叙金正在自己家的车间里工作,忽然外面传来阵阵呼救声。听到声响的姚叙金,立刻放下手中的活从车间内直奔河边。原来,有一位老人不慎落入了河中。眼见老人慢慢沉下去,水已经没过了头顶。姚叙金来不及思考,奋不顾身跳入河中救人。岸上的人都为姚叙金捏了一把汗,这么瘦小的男人,而且腿有残疾,老人的身板又比他要宽大,他会不会被一起拖下去呢?只见姚叙金绕到老人后面,托起老人的脖子,将老人的后背一顶,推到了河岸边,大家连忙将老人拖上了岸。幸亏施救及时,老人并无大碍。事后面对大家的夸赞,姚叙金却淡然地说这只是救人的本能。他说正因为自己是残疾人,所以才更懂得生命的可贵!他的淳朴、善良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诚实守信模范:孙*
孙*是嘉善尚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年,他毅然弃工投农,创办了尚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绿色农业种植。
从抗癌明星产品——芦笋种植起步,孙*开始了他“用高科技种放心菜”的理想。孙*的放心菜,强调的是科技、生态和健康。在“尚品”种植基地,孙*建立起了一个种苗中心,通过流水线的作业克隆出植物种苗,还从以色列引进了自动滴灌、施肥系统,从上海引进了农药残留检测设备,通过这些先进技术与设备,充分保证农产品质量。该基地出产的农产品还带有编码,可以追溯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孙*还在县城中心地带开设了“银加善”农业精品展示展销中心,销售53个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其中获得国家农业部名优农产品称号的有11个、省级23个。此外,展销中心还提供农产品免费检测、农产品追溯系统免费查询等服务。孙*还十分注重带动周边农户的共同发展。他的公司加大了科技投入,加强与农业科研单位的交流合作,引进蔬菜水果新品种进行试种,扩大设施栽培,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明显的新品种种植规模。
敬业奉献模范:唐海荣
今年53岁的唐海荣,是嘉善县公安局罗星派出所的一位社区民警。他在农村社区警务这片小天地里默默耕耘了近30年,时间久了,群众家养的狗都熟悉他了。因此,他被嘉善县委书记姚高员亲切地称为“狗不叫民警”,先后被评为“浙江省优秀人民警察”、“全国*法系统优秀*员干警”。
年5月,唐海荣从部队退伍后做起了社区民警。初时,他有过失落,但随着工作经验的渐渐丰富,他从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社区警务工作实践中读懂了这个岗位的价值所在。唐海荣认为,只要带着热情工作,群众一定会给予支持的。在唐海荣的辖区里,流传着一句话:“打老唐电话比打还快!”年初,唐海荣在全县率先成立了村居防控队,他白天上班,晚上就带领队员们一起巡逻。几年下来,这支队伍协助警方抓获了一大批违法犯罪嫌疑人。去年,唐海荣通过组建村居防控队、新居民协管员队伍、矛盾纠纷调解乡音帮帮团、*员义务巡逻队、杉达大学大学生治安志愿者队伍、“阳光妈妈”帮教小组、保洁员村道守望员队伍和民意监测员队伍这8支队伍,把平安和服务的触角直接伸到群众家门口。
30年来,唐海荣走访群众的习惯一天也没间断过。他的办公桌抽屉里有一叠民情日记,足足有30多本,里面全是他走访时记录下的群众烦心事。无论是迁户口、办证件、房屋漏水、修水管,还是其他生活琐事,只要老百姓上门求助,他都一一认真办理。
孝老爱亲模范:李志学
李志学今年52岁,是大云镇敬老院院长。年,没有人愿意出任大云镇敬老院院长,此时,本是板上钉钉的村支书候选人的李志学主动请缨,提出愿意担任敬老院院长的职务。
这一干,就是6年。其间,李志学想尽一切办法为院里的老人们改善物质和精神生活。他积极组建了“老年棋友会”,还积极与镇领导协调,邀请各类文艺团队走进敬老院。不仅如此,在他的积极争取下,年大云镇里整合多个部门的资源给敬老院的老人们装上了空调。李志学也是敬老院里老人们公认的“贴心大哥”,老人们有什么困难他总能尽自己全力帮助他们。几年前,82岁的孤寡老人张瓦成,年岁大了经常生病,李志学便担负起了他“亲人”的角色,每天背他上下楼,张瓦成病重时,医院看护。医院的医生护士把他误认为了老人的亲生儿子。
不仅如此,李志学对自己80多岁的老父亲也孝顺有加。年李志学的老父亲患了静脉曲张,他先后送父亲去嘉兴、上海等地治疗,并坚持每日替父亲换药,定期去上海买药。几年如一日,父亲终于可以下地走路了。如今,为了不让老人感到寂寞,他总是在下班后,赶回家陪老人说说话,帮老人按按脚。
30多年来,无论是做村书记还是敬老院的院长,李志学始终怀着一颗真诚的心,耐心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用真心换取了百姓们对他的喜爱和尊敬。
感动嘉善——善事
爱在善医:医院的“红马甲”
在年12月5日第28个世界志愿者日,医院“爱在善医”志愿者活动正式启动。目前“爱在善医”志愿者共有余人,他们分别来自老年大学、抗癌俱乐部、慈善总会、医院退休职工及社会爱心人士,平均年龄60岁以上。医院门诊大厅都能看到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忙碌的身影。
来自抗癌俱乐部的志愿者,在“爱在善医”队伍中是一个特殊群体。虽然罹患癌症,但他们仍坚持用自己的乐观感染他人,用自己的爱心与温暖回报社会。得知癌症病人许忠良术后情绪低落缺乏信心,抗癌俱乐部志愿者汤代玲、周培芳、季雪英马上来到病人床前。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许忠良,驱散了他心头的阴霾。
截至年7月,“爱在善医”志愿者共提供咨询人次,协助挂号人次,就医引导人次,协助打印化验报告人次,协助测量血压人次,护送病人人次,控烟劝导51人次,问卷调查张,健康宣教人次,病房探访2次,心理疏导4人次,轮椅管理8人次,预检分诊17人次,爱心书屋阅读人次。
嘉丰爱心基金:善泽数百苦难人
年5月,浙江嘉丰机电有限公司设立了全县首家企业爱心基金“嘉丰爱心基金会”,公司近70%的员工加入了爱心基金会,该基金会还得到多名工会会员的响应。
嘉丰爱心基金会设有专门的机构管理,已帮助11个职工家庭解决了困境,让他们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为了弘扬爱心文化,爱心基金会组织公司的员工探望了嘉兴孤儿院、嘉善福利院,帮助嘉善县19户家庭脱离了困境。汶川地震,全厂职工捐款10万元;莫拉克台风灾害,爱心基金捐赠6万元;玉树地震,爱心基金捐赠5万元。
年元月15日,喷涂部员工刘跃涛突发脑炎,昏迷不醒,生命垂危,送医院重症房抢救。由于刘跃涛没有购买医疗保险,所以无法得到赔偿和报销。在他生病的第二天,嘉丰爱心基金会即将0医院,在他病况继续恶化的情况下,公司及时为他支付了2万多元医药费。医院的全力抢救,刘跃涛脱离了危险,身体好转,目前正在家疗养。
据悉,嘉丰机电有限公司已帮助我县30多名困难学生圆了大学梦,帮助自己企业28个困难职工家庭脱离了困境,向县内多户因残致困、因病致困、因灾致困的贫苦家庭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打响了“嘉丰服务社会”的品牌。
嘉木茶点:吹送”夏日清凉“风
两年前的夏天,南方嘉木罗星分店的店员早上来上班的路上看见很多人顶着烈日在路上行走,环卫工人在炙热的马路上清扫马路,很多师傅吃力地踩着三轮车,店员觉得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就把这个情况反映给了店长,经过商量并上报公司同意后就决定设立“南方嘉木免费凉茶(开水)供应点”,为需要的人送去夏日的一丝清凉。
南方嘉木从上午10时开始供应凉茶,一直到晚上7:30,平均每半小时就要添一次水,每天要加两次茶叶。他们提供的凉茶是由菊花和栀子花泡制而成的,具有清凉降火的功效。据统计,一个凉茶(开水)供应点,每天要准备50多斤水,一次性茶杯个。两年来,共提供凉茶15吨,服务人次达到6万多人次。踩了4年多三轮车的华蓝晴师傅每天都要来喝一杯,又将随身携带的大水壶接满凉茶,他说:“我早上出门时装满的,早喝光了,正好在这附近就过来接点水,很方便,很解渴。”
南方嘉木用自己力所能及、坚持不懈、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上善若水”的“善文化”理念,用行动在给人带去方便、送去温暖的同时,也向社会传递着弘扬“善文化”从细处着手,从小善做起的正能量。
目前,南方嘉木全省13个门店全部设立“免费凉茶(开水)供应点”。
“捆钱基地”:纽扣“土豪”的爱心善举
“捆钱基地”,这是嘉善县西塘镇大舜村纽扣行业一群“土豪”研讨“赚钱”的QQ群,同时也是他们参与公益的爱心基地。5年来,基地的会员从少到多,活动从无到有,常年资助的贫困学生达到30多人。
5年前,一群从事纽扣行业的老同学,在聚会后发现交的份子钱还有多余。大家提议把钱捐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事后,大家就组建起了一个QQ群,作为他们参与公益活动的“基地”。自从陆续收到受助家庭、孩子的书信后,他们觉得这件事情越做越值得。
他们曾给一名大一新生,在第一学期汇去了元。没多久,他们就收到了这名学生的信,对“捆钱基地”及许永娟的帮助表示感谢。更让许永娟没有想到的是,当她再次准备给这位学生汇款时,这位同学却拒绝了:学校有很多勤工助学的岗位,她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努力,希望“捆钱基地”把爱心献给更有需要的人。
这让大家更受鼓舞,觉得事情做对了。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感染,加入到了这个爱心队伍中。现在确认核心会员已经有30多名,不仅有企业老板,也有普通老百姓、公务人员等。
随着人数越来越多,原先的机制已经越来越不适用,“捆钱基地”酝酿改革。他们对受助的孩子实行“承包到户”,即捐助者按照每个月~元的标准给孩子们寄钱,解决他们的生活费。
器官捐献“最美”决定:让生命之花再度绽放
唐盛银是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大寨子乡人,4年前,他们一家在嘉善姚庄安定了下来。今年2月10日,他最小的孩子12岁的小孟熊,与几个小伙伴在一堆水泥管桩旁玩耍时,被一根滚落的水泥管砸中了头部,因伤势严重,回天乏术。按照惯例,医生询问小孟熊父母,是否愿意捐献孩子的器官,唐盛银和杨国翠含泪作出决定——我们愿意!
2月17日下午4时45分,小孟熊永远地停止了心跳,而因为他的善良父母的“最美决定”,小孟熊成功捐献了肝脏、2个肾脏和2只眼角膜。当天,2名尿*症患者、1名肝衰竭患者分别进行了肾脏、肝脏移植手术,手术均十分顺利。2月18日,小孟熊的2只眼角膜也分别成功移植给了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的2名女性患者。
新姚庄人郑关菊是一名年仅28岁的年轻妈妈,有个8岁大的儿子,一家人过得和和美美。但年时,郑关菊被发现患有脑胶质瘤——治愈率最低的脑癌。自从知道自己患病后,郑关菊就产生了遗体捐献的念头。
年,郑关菊的病情恶化得很快,丈夫谢林*决定实现妻子的愿望。5月9日,郑关菊从嘉善转到杭州,在全国著名移植专家、浙医二院梁廷波副院长组织下进行器官捐献。5月13日,郑关菊在浙医二院去世。谢林*按照她生前心愿,替她签署了器官捐献同意书,她捐了一对眼角膜、两个肾脏、一个肝脏,心脏将用于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