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年11月15-17日,“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肝纤维化、肝硬化学术会议”在安徽省合肥市盛大召开!肝胆相照平台在会上有幸采访到福建医院刘景丰院长。在访谈中,刘院长就肝癌疗效实时判断、接受根治性治疗患者的随访医院在肝病和肝癌大数据平台建设方面进行经验分享。
肝胆相照:肝癌疗效实时判断的手段和方法有哪些?
刘景丰教授:现在肝癌的治疗方法和手段越来越多,特别是非手术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不断涌现,对肝癌疗效的判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治疗手段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现如今,免疫治疗、介入治疗、放射治疗不断发展。如果从影像学的角度来判断,主要是通过这些病灶是否存在血供以及血供量的多少、病灶是否存在活性进行判断,有时还需要采用肝癌标志物来进行联合判断。
然而,肝癌标志物,目前主要是蛋白标志物,半衰期比较长,而且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都不是很高,经过近几年科技的发展,现在对循环肿瘤细胞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循环肿瘤DNA。
循环肿瘤DNA能够反映肿瘤的癌基因信息,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同步,半衰期也很短,只有2-4个小时,所以在肿瘤治疗反应以及疗效的判断方面,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临床初步研究发现,如果在肝癌发生早期,循环肿瘤DNA的检出率要比现有标志物高,比影像学发现早4.6个月;如果复发,循环肿瘤DNA也可以比较早的预警,而且能够比影像学提前发现。循环肿瘤DNA还能够反映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演化,如果发生演化,我们的治疗方案也要随之改变,而这些情况都能够通过CCCDNA的检测来反映,为临床治疗策略的形成提供了非常好的帮助。
肝胆相照:接受根治性治疗(肝切除或射频消融)的患者随访频率及项目有哪些?
刘景丰教授:肝癌治疗目前还是手术切除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切除的目的是要根治,切除以后,从肿瘤方面考虑,患者一般需2-3个月复查超声、CT或磁共振,两种影像学来判断效果,还需复查肿瘤标志物。如果从肝硬化、慢乙肝等疾病以及其他方面的情况进行考虑,需复查肝功能、乙肝病*DNA,以便形成术后综合治疗策略。
肝胆相照:福建医院在肝病和肝癌大数据平台建设和探索的成果分享
刘景丰教授:现今已进入到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当中,健康和医疗领域是重要方向,它能够深刻改变人们健康、医疗等各种方面。
福建是肝病和肝癌的高发地区,国家在福建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和产业园,医院在吴孟超院士的领导下,进行肝病和肝癌大数据平台的建设,让大数据走入肝病和肝癌的防治与研究中,主要是三个方面工作:
第一,对相关数据进行高清晰分析,形成高质量的大数据。大数据,一个是“大”,一个是“据”,“据”就是要高质量;
第二,建立肝病和肝癌的大数据标准;
第三,对肝病和肝癌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定向应用,让大数据对健康的管理、医疗技术的提升和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起到推动作用,形成新的应用,从而深刻改变人们的医疗服务行为和健康管理的行为。
专家简介
刘景丰
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二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府特殊津贴,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福建省劳动模范,福建省科技创新领*人才,福建省优秀人才。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负责人,福建省肝病及器官移植技术学科带头人。福建医院院长,福建医院副院长,福建省肝病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福建省联合创新重点实验室主任,福建省医学会肝病学会主任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联合申报),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国家发明专利37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总影响因子分,主编、副主编和参编专著9部。
征稿
欢迎投稿到邮箱:tougao
igand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