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第六届丝路肝病论坛”上,首都医科医院陈煜教授介绍了肝衰竭前期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并应本刊邀请将报告精彩内容分享如下,以供广大读者学习参考。
肝衰竭前期的诊断
我国年发布的肝衰竭诊治指南提出了肝衰竭倾向的概念,定义为:①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呕吐和腹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②*疸升高(TBIL≥51μmol/L,但≤μmol/L),且每日上升≥17.1μmol/L;③有出血倾向,40%PTA≤50%(或1.5INR≤1.6)。
该标准只是强调了肝衰竭前期胆红素及凝血功能改变,但肝衰竭发生时往往伴随肝细胞广泛水肿、坏死,继而出现转氨酶大量释放,大部分肝衰竭前期患者表现出血清转氨酶显著升高,随着转氨酶的下降,同时胆红素逐渐升高,酶胆分离的现象出现提示肝衰竭发生的可能;受不同地区经济卫生条件、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个人耐受性等各方面因素影响,患者来院就诊时处于不同疾病进展阶段,并不一定能观察到每个患者典型的疾病发展过程;故将转氨酶指标纳入肝衰竭前期的诊断中能够更早预警肝衰竭,更早的引起首诊医生重视。
我国学者通过分析对HBV-ACLF患者疾病进展过程的研究,提出了不同于指南的肝衰竭前期诊断标准:TBIL每天升高大于34μmol/L或TBIL≥μmol/L、40%PTA≤60%,并且血清ALT≥10×正常上限值(ULN)。日本学者同样以慢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慢性乙型肝炎严重急性恶化(SAE),相当于国内的肝衰竭前期诊断定义为:ALT≥10×ULN,或ALT大于等于2×基线值;TBil≥51μmol/L;PTA<70%。
我国年版的肝衰竭指南中将肝衰竭前期诊断标准更新为:①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呕吐和腹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②丙氨酸转氨酶(ALT)和/或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大幅升高,*疸进行性加深(85.5μmol/L≤TBIL<μmol/L)或每日上升≥17.1μmol/L;③有出血倾向,40%<PTA≤50%(INR<1.5)。
该版指南不仅将转氨酶纳入到肝衰竭前期诊断中,在其他分期中也加入了转氨酶的动态变化趋势,更能体现肝衰竭动态演变过程,而并不具体界定转氨酶升高的程度。其次,对于之前的肝衰竭前期诊断中关于INR的界定进行了调整,并将胆红素升高程度提高到正常上限的5倍以上且10倍以下。但该版指南仍未界定达到上述指标的时间窗。另外,笔者认为肝衰竭前期的定义范围仍可进一步放宽,如50%PTA≤70%,或TBil≥μmol/L而PTA仍在40%以上的患者,是否都可纳入肝衰竭前期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总之,病情进展迅速,转氨酶明显升高,胆红素进行性升高,PTA进行性下降,而未达到指南定义标准的肝衰竭患者都可纳入前期的范畴,以便于更早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早期预警,早期干预。
肝衰竭前期的治疗
在肝衰竭前期治疗方面,以抗病*治疗及激素治疗研究为主。随着乙肝抗病*药物的更新换代,目前对于乙肝相关的肝衰竭前期患者推荐应用一线抗病*药物治疗(ETV/TDF/TAF),早期快速抑制乙肝病*复制有利于病情恢复,避免进展至肝衰竭。另外,随着国民健康意识增强,各类保健品、膳食补充剂等不规范应用较为普遍,我国药物性肝损伤发病率逐年升高,由此诱发的肝衰竭也呈上升趋势。因此,我们不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