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观察
沉着应对
坚定前行
经济增速从7.2%到7.7%,平稳有序;经济结构进一步服务化,稳中有进;营改增、自由贸易试验区接力推出,稳中有为。处在中国经济前沿的上海,在上半年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咬定转型不放松,以改革化解转型阵痛。
“冷静观察,沉着应对,坚定前行。”中共中央*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指出,“要围绕创新转型凝神聚力,狠抓机遇。做好下半年工作,要防风险,更要抓机遇。防风险才能平稳,抓机遇才会有进。”
两增一减经济平稳增长
去年一季度经济增长7%,上半年7.2%,全年7.5%。今年一季度7.8%,上半年预计在7.7%。翻开上海的统计数据表,看到的是一条稳中趋升的曲线,显现出和全国经济周期不同步的新特点。
“上半年上海的经济发展好于预期。”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肖林说。
(下转A4版)(上接第1版)
一般而言,在大城市转型的过程中,经济增速的下行不可避免,大幅下行的现象也不鲜见。当此之时,上海的平稳难能可贵。
稳的支撑点在哪里?上海市*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分析,用“两增一减”可以概括。
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戏份”进一步增多。上半年,上海的服务业预计增长10%,快于制造业约5.5个百分点。
在货物贸易相对低迷的情况下,服务贸易增长15%。全球巨头为此纷至沓来。上半年,就有21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家投资公司和8家研发中心落户上海。
重点区域的开发力度进一步增强。浦东前滩在建设上只争朝夕,闸北苏河湾在旧区改造中引入良性竞争机制。与此同时,物价涨幅出现回落。前6个月,上海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3%,同比减少1.3个百分点。
求质求效摆脱唯增速论
虽然经济增速稳中趋升,但上海并不以此为喜。对于上海而言,考虑最多的不是速度,而是质量和效益。
质量如何体现?
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便是首要一点。国资重镇的上海,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以推进开放性市场化重组和国企纵向整合为途径,以深化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为着力点,在解决激励约束机制、分类监管、国资有序规范流动以及法人治理结构四大问题上狠下功夫,加快重大改革,推动创新转型。
引导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亦是质量的体现。6月初,上海举行首届国际中小企业精品展,把一批细分行业的“隐形冠*”,推向前台与市场、金融机构对接。
效益如何感受?
百姓最有发言权。把财*增收的成果,更好地用于民生保障,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统计显示,今年前5个月,上海地方财*支出中,社保和就业支出、教育支出的增速分别达到14.3%和9.8%,在所有支出分项中名列前茅。
生态环保正成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上海市规土局近期表示,已在郊区规划选址了21个郊野公园,总用地面积约400平方公里。
沉着应对改革纵深推进
稳中有进的同时,上海经济的隐忧也不少。比如,新增工作岗位同比减少,就业有趋紧迹象。受外需疲软和结构调整影响,工业增长后劲不足。
面对挑战,上海坚定应对之策:改革。7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深化改革的号角再次吹响。
近年来,上海的服务业迅猛发展,为应对自贸区服务业开放可能带来的冲击,做足准备。大刀阔斧的行*审批制度改革和*府职能转变,与自贸区要求的环境日益契合。更重要的,是上海出台地方性法规为改革保驾护航。6月中旬,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促进改革创新的决定》,明确对改革创新未达预期目标者,不作负面评价,并依法免除相关责任。
从税制、管制、体制到法制,上海的改革环环相扣。“我们既要放手改、大胆闯,又要坚持依法依规,加大激励,宽容失败,形成推动改革创新的持续动力。”上海市市长杨雄说。
由于具备法治化、规范化的特点,上海的改革往往是为全国探路。正如最初在上海试点的“营改增”,即将于8月推向全国一样,对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务院提出,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为全国服务,这是中央的要求,也是上海的使命。转型发展,改革创新非坦途,上海正从容进发。
(据新华社上海7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