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抖音做过一段时间护肤彩妆科普,抖音上博眼球的内容实在是让我大开眼界,不少“标榜”成分*的人用着所谓的“专业”词语来帮你种草拔草,比如: 这个产品的主打成分排在成分表末尾,浓度很低,垃圾不值得买。 记住这些成分,你就能选到好产品:美白产品 XXXX,抗老产品 XXXX …… 含有这些防腐剂的产品不要用:甲基异噻唑啉酮、羟苯甲酯 …… 这些话对么?可能部分意思是对的,但实在太过片面。 好的护肤品不是简单的成分叠加,就好像一份食物不会仅仅因为食材高档就可以被称为“上乘美食”一样。这些自诩的成分*,以为了解几个成分,就可以简单粗暴地断定产品的好坏,殊不知这样的判断也仅仅是停留在表面功夫而已,很可能错把好产品扔进了垃圾桶,也宣传了错误的理念。 这些常见的“专业话术”问题在哪儿,我一个一个来说。 NO.1 排在成分表末尾的成分没有用? 排在成分表末尾,确实说明这个成分的浓度不高,基本在 1% 以下。但是,很多功效成分的起效浓度其实只要百分之零点几就足够了,浓度太高反而可能会刺激。 比如著名的美白成分 377,它是原料公司德之馨的一个美白专利配方,里面的核心成分叫做苯乙基间苯二酚,美白效果出众,还有抗氧化能力。而这个成分,原料公司推荐的添加浓度是 0.2%-0.5%,我们国家规定的成分浓度上限是 0.5%。 ▲ 苯氧乙醇的浓度上限是 1%,所以它后面的成分浓度一定都是低于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白癜风 1% 的,图片来源:美丽修行。 这么低的浓度,它一定会被排在成分表后半段。但是这个成分 0.2% 就有不错的美白效果,即使是低浓度添加,也不是垃圾哦! 还有著名的抗老之星 A 醇(视*醇),0.15% 的浓度就可以有良好的抗老化作用,随着添加 A 醇浓度的升高,带来的往往不是抗老功效的增加,而是刺痛、脱皮等副作用。目前,也只有欧美市场的一些产品敢添加到 1%,所以不要单纯地以为所有成分浓度越高,效果就会越好。 如果只看得懂成分表排序和某些成分名,却不懂浓度上限、起效浓度,就很容易被这些所谓的“成分*科普”误导,走向另一个极端。 NO.2 有 XXX 成分的产品就是靠谱的? 大家提到“烟酰胺”就想到美白,提到“神经酰胺”就想到保湿、修护,优秀的成分确实能够给一个产品增光添彩,但一款产品是否优秀,并不是依靠一个明星成分就能决定的。 ▲ 这位抖音博主科普了很多成分,看个眼熟可以,实操意义不大(小声逼逼:里面有内容说错了)。 烟酰胺是一个美白成分,兼具抗老、控油效果,趋向于“十项全能”了。从 OLAY 的小白瓶、小滴管火起来之后,国内品牌便纷纷效仿出烟酰胺的产品,但并不是有烟酰胺就会有好效果。 首先,烟酰胺的基础起效浓度是 2%,要达到美白功效还需要 3% 以上,不是随便加一点就有作用的。其次,烟酰胺的美白效果有限。皮肤变黑是在很多因素的影响下,通过不同的反应过程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烟酰胺仅仅能够应对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拿 OLAY 的产品来说,除了烟酰胺,它们还加入了另一个成分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来帮助美白,还有甘草酸二钾这样能够抗炎的成分,来应对炎症导致变黑的问题。以及保湿、舒缓的成分,缓冲美白成分带来的刺激。优秀的配方师设计出来的产品,都是整体考虑配方,既考虑效果也考虑温和度,而不只是堆叠成分,搞噱头。 再来说神经酰胺。 现在的保湿产品,十个里面就有八个宣传自己含有神经酰胺。神经酰胺的缺失会直接影响皮肤的保湿能力,但保湿不是只补充神经酰胺就够了,夸张一些说,神经酰胺用不对,对皮肤可能还会有害。 神经酰胺的种类一共有 12 种,补充哪几种需要经过配方设计。况且,与皮肤保湿有关的细胞间脂质中,神经酰胺占 50%,还有一部分是胆甾醇和脂肪酸。像是玉泽的 PBS 技术、霏丝佳的 DMS 技术,这些主打“模拟皮肤脂质”的工艺,会特地去模仿这些成分的组成比例,让产品更加接近人体自身的皮脂。 甚至,DMS 还会去模拟这些脂质的物理形态,做出和皮肤相似的脂质液晶结构,让皮肤在接触到产品时,就能直接补充这些脂质。而这些工艺本身并不能通过看几个成分和看一张成分表就可以知道。 ▲ 微观状态下,DMS 技术做出的乳液形态(左上)和皮脂形态(右上)是类似的,而传统的水包油工艺做不到(右下)。 含有神经酰胺的产品可能是好的,但仅仅含有神经酰胺再加几个保湿成分,离优秀的保湿修护的产品还有一定距离。 NO.3 含有 XXX 防腐剂,不要用? “这个产品当中含有 XXX 防腐剂,长期用容易导致敏感,不能用。”这应该是我在抖音听到最武断和不专业的句式,相信你也听到过很多次。 被诟病的防腐剂,基本是甲基异噻唑啉酮、甲基氯异噻唑啉酮、羟苯甲酯(乙酯、丙酯)。这些成分确实存在一些争议,容易引起刺痛之类的问题。 在改进防腐剂方面,消费者的呼声还是很有效果的。像是玉泽、CreaVe 这样针对敏感肌的产品都在近几年陆续更改了防腐配方,把争议比较大的防腐剂改成了更为安全的苯氧乙醇,然而苯氧乙醇也并不是十全十美。 ▲ 一直被诟病防腐剂有问题的 LA MER,也改了防腐配方。 我请教过专业的配方师和 @基础颜究 的三亩大叔,他们都表示,不同的成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比较好分都是有利有弊的,传统防腐剂虽然存在一些争议,但是在抑制真菌、酵母菌方面还是要依靠它们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虽然苯氧乙醇存在更好的安全性,防腐效果也不错,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发现,这个成分会导致一部分人皮肤感觉到刺痛,敏感肌出现的几率还更高。 也有配方师在一些配方中支持使用传统的防腐剂多过使用苯氧乙醇这种新型防腐剂,因为传统防腐剂研究时间更久,了解程度更深,配方师可以采用多种低浓度成分互相搭配来达到防腐目的,并且还能降低每种成分的安全隐患。新型防腐剂因为研究时间短,可能存在没有触及的盲区。 专业配方师团队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一定会比普通消费者考虑得更加全面,出现问题的时候,也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反应和调整。对于敏感肌而言,乱买产品才是踩雷、烂脸的原因,选对针对性的品牌很重要,别随便种草比较好。 成分*的兴起也是有好坏两方面,好的方面,他们给了一个产品更加苛刻的判断标准,给配方师带来了更高的专业要求,让配方师们更加慎重地思考自己的产品配方,加入更多有效成分,规避不必要的风险,也让产品的宣传更加实事求是。 不好的方面是往往容易走向极端,重复上演盲人摸象的故事。不喝水会死,可是喝多了也会“中*”,但并不能以此认为水一定是好的或者坏的,在不同情况下,它会变成救人的“药”,也会变成害人的“*”。 部分“唯成分至上”的理念,也带来了更多煽动人的话术,以各种“片面”“武断”的内容煽动消费者的情绪,迎合一部分“不想了解过程,只想知道结果”的伸手*。对于消费者而言,有些成分*说的话并没有带来客观、理性的意见参考,无非是另外一种快速推销的方式而已。 护肤品玩了五六年,我越来越喜欢花更多的钱买更少、更好的东西,哪怕它真的没有华丽的成分表、高浓度的明星成分,但至少这些东西安全、稳定,考虑了更多的人群需求,而且一般不会让我烂脸。皮肤稳定、健康,比任何护肤需求都重要。 对于完全没有经验的人,有几条建议可以参考一下: 正视护肤,敏感、痘痘问题先去看病,考虑医生的建议。 尽量选择大牌和经典的产品。 大牌是指大集团、大背景,比如国际集团、药企背景、专业医生背书的品牌,并不一定是高端品牌。 经典产品是指已经有 5-10 年知名度,经久不衰,并且依旧在改进配方的产品,它们往往更经得起市场验证。 少买短时间内火起来、背景不明的爆款。 “客观的评论”有时会因为缺乏笃定的态度和结论,被认为缺乏说服力。短平快的推荐方式,只是满足了每一个嗷嗷待哺(宰)的小绵羊,让一些人沉浸在“你说我买”的消费狂欢中,说得越夸张可能越容易得到认可。 在消费这件事上,动脑学习的时间和口袋里的“智商税”,总得交一个出去。 · The End · 撰文 key 设计 哪呢哪呢、毛毛虫虫 看了这篇觉得在理,就点个 ▼ 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