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台雪超见习记者高雅洁
6月11日,青大附院成功为岛城一名八旬高龄老人完成肝移植手术,不仅打破了国内外公认的肝移植手术的受者年龄不超过65岁的认知,还创下了国内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受者年龄的新纪录。目前,患者恢复情况良好,近期可康复出院。
八旬老人需肝移植
高龄重症成“拦路虎”
董老先生今年80岁,患有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门脉高压症、脾大、腹水、黄疸,肝移植手术是唯一能挽救其生命并改善生活质量的治疗手段,但老人自身的身体状况为手术增加了难度。医院肝脏病中心监护室主任李志强介绍,董先生有20余年冠心病既往病史,且在年因大面积心肌梗死曾行冠脉搭桥手术。从年10月开始,老人及家属在过去半年多的时间里辗转于北京、医院及移植中心就诊,均因董老先生年龄大,且合并的基础疾病过于复杂,尤其是有严重的冠心病病史,综合评估认为给老人进行肝移植手术风险过高,都不愿为其手术。
年5月,董老先生来到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就医。患者就诊时体重很轻,因长期的慢性肝病让老先生营养供给不足,十分消瘦,如果不进行手术老人的器官可能很快就会衰竭,甚至威胁生命。
历时近十个小时
多科室联合完成创新性手术
考虑到董老先生已年八旬,肝病病情严重,又有冠心病、心肌梗死、冠脉搭桥手术病史,这样的身体状况让手术的操作风险增大,且患者术后的恢复也会很困难。因此,此次肝移植对手术的要求很高,所选择的手术方式不仅要考虑术中操作也要兼顾术后恢复。青岛大学医疗集团副院长、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泰山学者特聘专家臧运金教授带领肝移植及相关学科多次举行全院范围的多学科会诊,医院麻醉科、手术室、心内科、心外科、放射科、重症监护室等多个科室及专家反复讨论,为患者制定了周密的术前评估准备和手术方案。
6月11日,董先生成功匹配上了优质捐献肝脏,臧运金教授当机立断,亲自主刀带领肝移植团队创新手术方式,改良背驮+肝下下腔静脉重建,在手术下肝过程中对肝后下腔静脉保留,改进肝上下腔静脉吻合和创新肝下下腔静脉重建,没有阻断下腔静脉,更好地保护了心脑肺肾功能和循环稳定。
历时近10个小时,此次创新性的换肝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李志强教授带领肝脏病中心监护团队制定了个体化精准的监护康复方案,精心治疗护理,使老人顺利渡过了术后新肝功能恢复,术后出血、排斥反应、心脏意外等难关。
老人术后恢复良好
创国内肝移植年龄最高纪录
7月8日是老人术后第28天,老先生恢复顺利,肝功能指标均已到正常水平,可正常饮食及自主活动,近期可康复出院。
“身体恢复得非常好非常理想,现在吃饭也不受限制,活动也非常好,睡觉也比较理想,恢复得都比较好,医院的医疗技术和贴心的陪护。”董先生说。
据了解,一般来说,国内外公认的肝移植手术的受者年龄不超过65岁,据现有医学情报,在目前成功完成的肝移植手术中,国内年龄最大的手术患者78岁,医院实施的手术。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曾成功为十几例70岁以上的患者施行肝移植手术,此次顺利为八旬高龄的董老先生手术,创下了国内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受者年龄的最高纪录。手术的成功标志着青大附院肝脏移植和相关学科的整体医疗水平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创造了生命奇迹,也为岛城老人们带来了新的健康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