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颈背部巨大肿瘤的压迫,最近大半年,王梁(化名)24小时都只能低着头。年,43岁的王梁颈背部长出一个小包块,诊断为纤维肉瘤。此后6年,他先后做了6次手术,但每次做完不久,小包块都还在长大,逐渐成为“篮球”,压迫了脊柱和神经,出现疼痛,手臂无法活动等症状。
要想解除病痛,手术切除是最好的办法,但医生检查发现,肿瘤已经严重侵犯脊柱神经,手术难度犹如在钢丝上跳舞。“不过,如果任由它挤压神经和呼吸道,王梁又将会面临高位截瘫,甚至呼吸困难致死的局面。”1月29日,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主任陈亮表示。
▲医生在实施手术
半年时间,“鸡蛋”变成“篮球”
肿瘤足足有27cm长、15cm宽、7cm高。手术之前,犹如一个篮球挂在王梁的颈背部,禁锢着他的脑袋,几乎动弹不得。
1月28日,王梁“重负”已经成功卸下,他的精神状况也不错。妻子正在网上购买固定器,以帮助他更好地康复。
“这大半年过得太不容易了。”王梁说,年,他无意中发现颈背部有一个拇指大的包块,不痛不痒,也没有出血,便没有太在意。直到年6月,包块长到了5厘米,医院进行治疗,术后病理活检诊断为纤维肉瘤。
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介绍,纤维肉瘤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软组织肿瘤,即便手术切除以后,复发率也高达50%以上。6年时间,医院进行了6次肿瘤切除手术。年5月,肿瘤再次复发,仅半年时间,“鸡蛋”大小的肿瘤变成了“篮球”,造成了王梁剧烈疼痛、左侧手臂无法活动。无奈之下,来到了医院。
肿瘤位置特殊、巨大,手术风险大
“颈脊髓减压本来就是高风险手术。况且肿瘤位置特殊、巨大,手术风险更大。”
如果不进行手术,有没有其他可以代替的治疗方案?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将王梁收治入院后,立即组织科室专家对病情和治疗方案进行了讨论。主管医师单东力说,经过相关检查,王梁的病情不太乐观,肿瘤严重侵犯了脊柱神经,造成患者出现一系列的神经压迫症状和损伤表现。如果不及时切除,患者还可能出现高位截瘫,甚至呼吸衰竭。
科室其他专家也普遍赞同单东力的观点,不过,就算做手术也是风险和困难重重。
主任医师黄智勇表示,手术过程中至少有三道难关:一是出血关。患者肿瘤巨大,周围的血管丰富且缠绕,手术过程中可能造成大出血危及生命;二是神经关。肿瘤已破坏了椎板并将椎管紧紧包裹,导致脊椎和神经受压,稍有不慎就可能伤害到脊椎神经引起相应功能障碍甚至偏瘫;三是缝合关。肿瘤切除以后,创面如何修复,巨大的“窟窿”怎么填补。此外,术中麻醉和输血也是难度极大,风险极高。
“患者的手术意愿非常强烈,科室经过多次讨论,也认为手术切除是最好、也最有效的治疗方案。”陈亮说,为了确保手术顺利,医院组织了麻醉科、输血科、血管与介入科、重症监护室等科室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定了详尽的方案。
多科协作,13小时切除肿瘤
1月22日,手术进行。
王梁的手术分为两部分,早上9点45分,第一部分开始。为了避免肿瘤切除时出现大出血,血管与介入科首先进行术前预防性动脉栓塞。直到下午1点50分,第一部分结束,通过血管造影证实肿瘤周围血管供血明显减少。
紧接着,骨与软组织肿瘤科陈亮、黄智勇、任强、单东力四位医生,以及多位护理人员接力,开始手术的第二部分——肿瘤切除。陈亮团队谨慎地用手术刀在脊柱神经、血管与肿瘤边缘游走。经过2个多小时的努力,肿瘤被完整切下,出血量远低于预期范围。
为了填补肿瘤切除留下的“窟窿”,陈亮团队在患者背部进行手术,仔细游离术前计划的32cm×18cm皮瓣(具有血液供应的皮肤及其附着的皮下脂肪组织)。随后,又将皮瓣转移到“窟窿”处,对缺损部位进行修复。确认供血良好后,进行缝合,手术完成。
当手术结束时,时间来到晚上10点30分,整台手术历时12小时45分钟。术后,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王梁目前恢复良好。陈亮说,接下来王梁将进行包括辅助靶向治疗等在内的综合治疗,以降低复发率。
医生提醒,市民如果发现身体有不痛不痒的包块,医院就诊,不要拖延。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朱婷实习生杨璐嘉通讯员熊志翔/文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