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导演中心
国内首个影视产业集聚综合体
小小导有话说:
11月25日,电影导演中心迎来了第18期“影享电影艺术沙龙”,不仅现场放映了奥斯卡提名电影《夜行者》,我们还邀请了FIX字幕侠做客“影享沙龙”,以及为到场观众准备了由后浪和卢米埃影城提供的精美礼品。以下为第18期影享嘉宾——FIX字幕侠英美剧社总监高珺的演讲内容(演讲音频见文末的“阅读原文”):
正式分享之前,我想问两个问题:在座的有版权局的吗?没有,好的。那么有没有其他字幕组的朋友呢?如果有的话,好好藏着,不要暴露,带点有价值的信息回去交差。
1
初中时把《老友记》刷了4遍
大家好,我是FIX字幕侠的Noel,关于我自己就不多做赘述了。不知道看过我的简介的朋友们会不会暗自心想:“我好像都比她优秀啊,说不定,以后我也有机会在这说个一二三四点的。”
其实,我是第一个有这种疑惑的人。往大了说,往期的嘉宾都是影视界的翘楚和中流砥柱,我自己都觉得,至少要再修炼十年才能舔着脸站在这;往小了说,这里是北京,卧虎藏龙,人才济济,我要怎样才能不丢人呢?
所以我接到邀请之后,也就得意了十分钟吧,接下来的每一天都在惶恐中度过。由于内心实在煎熬,我忍不住向组内元老寻求些许心理安慰,结果这群家伙非但没有安慰我,反而还损我:“你可要好好表现,别丢人了,你这一丢就是三百多号人的脸啊。”好吧,得嘞,您打住。
幸亏在字幕组待久了,我也养成了一种穷开心的态度。其实吧,一般来说,邀请字幕组参加的活动,大部分是私底下采访,如果真的要上镜,也是脸上打个马赛克或者后期给我们变个声,最好弄得男女莫辨,更别让我们与观众互动。好像这才符合所谓“字幕组”的形象:神秘感和距离感。
但后来我仔细想了想,这是公众对字幕组设定的刻板形象。其实,我们字幕组和你们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你们可能不认识我的脸,但你们一定认识我们的字幕。而且字幕组这个群体其实非常庞大,但很少有机会在这么棒的平台,分享我们的喜怒哀乐。那我不如就抓住这个机会,大言不惭地代表一下网络字幕组,跟我的老伙计们唠唠嗑吧。
其实我跟在座的一样,本质的身份就是一个普通的影视爱好者,总结起来就是“沉迷追剧”,而这也是我加入字幕组的根本原因。我相信每个影视迷肯定有一段自己的“追剧史”,而我的追剧史可以追溯到初中。
当时还没有普及智能手机,那时候流行什么呢?MP4。如果你掏出一个MP4,那就是班级里最酷的人。我爸当时为了奖励我月考考得不错,给我买了一个MP4,那卖家也很新潮,预存了一整季《越狱》。没错,《越狱》就成了我的“启蒙剧”。
我现在想想,那个年纪看这剧好像早了点,但它为我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也为我后来的追剧史奠定了极其坚实的心理基础。后来随着课业加重,我当然不是放弃追剧了,而是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理由继续追剧,什么理由呢?
相信在座的很多小伙伴都用过——“学习英语”。我学会了用各种软件下载美剧,举个例子,《老友记》,“不看不是美剧迷”。一般追剧的人都知道,如果强忍诱惑以及被剧透的危险,把最爱的剧集养肥了,然后一口气看完,那种感觉有多爽!
而《老友记》在年开播,年完结,总计十季共集,还包括各种花絮和采访视频,这个体量对于年尚读初二的我来说,堪比抽中最近流行的“锦鲤大礼包”。
那时候我就跟爸妈说了,我要学习英语和了解英美文化,你看那外国电视剧,都是原声的,还有双语字幕,又学中文又学英文,多好。“父母被我‘忽悠’得没反应过来,随口就同意了。”
所以,得到官方许可后,我初中开始了近乎“洗脑式”的美剧迷自我养成训练,单是《老友记》,前前后后大概完整地刷了4遍。
2
制作成员表里有自己的名字就够了
时间转眼到了年,我已经读大三,课余拥有大把的可支配时间。每周可能会落下一两节课,但是必定按时追剧,自己也有了比较固定的“货源”,FIX就是其中最大的“货源”提供者之一。
但是追剧久了,我的疑问也越来越多:为什么今天没更新?字幕组是不是在搞饥饿营销?这字幕错得这么离谱,我好像翻得比他好?我再也不甘心等待“熟肉”来才张口,终于有这么一天,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要做字幕!
所以,我从FIX的微博上找到了入组途径,然后经过一系列测试考核,我终于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实习组员。就像所有翻译一样,字幕翻译也不是做一两集电视剧就能炼成“大佬”的。如果说“沉迷追剧”是原动力,“胆子肥了”是契机,那么“感觉很酷”就是持续供能。
网络字幕组的所有工作都是无偿劳动,这是我加入FIX字幕之前对字幕组工作的了解,但看到片头一闪而过的制作成员表里,有自己的名字,就够了。那么,什么是字幕组的“酷”?大概就是假装不经意地说:今天没时间诶?因为我要做字幕。
进了组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做字幕也不能直接拿到现成的,而要从头开始。首先是选剧,一般先由总监了解各大视频网站最新动态,然后组内发起投票,决定下一阶段的剧集。
其实海外影视剧非常多,,我们目前在国内看到的海外剧集不过是经过精心筛选之后的精品,它们更符合国内观众的喜好和审美。选剧过程需要字幕组具备灵敏的嗅觉和长远的眼光,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发现新剧集的潜力,还要挖掘现有剧集的发展性,甚至还应该懂得开发“爆点”,利用热门剧集为字幕组制造流量和热度。
说到这一点,不得不提一下“组内砍剧”。大家可能会有疑惑:“字幕组为什么突然不放出我追的剧呢?它明明每周正常播出啊。”。我们一般会观察剧集放出后的热度,如果热度一般,而且没有过多发展潜力,那我们只能忍痛割爱,中止这部剧的制作,将人力转移到更加热门、工作量更大的剧集上。
虽然大部分海外剧集都采用了周更的方式,但是部分网站也会一次性放出全集,比如《纸牌屋》。这对影迷来说是极大利好,但是对字幕组来说就是“非病理性原因导致的急性肝衰竭”的过程,也就是“爆肝”。
一般情况下,字幕组总监会提前在组内介绍“爆肝剧”的内容和计划时间,总体制作流程跟日常字幕制作差不多,只是要将几个月的工期缩短至一个星期,甚至更短的时间。
剧集决定之后,开始安排制作人员,首先为每个剧集安排总监,再由总监招募翻译、时间轴、后期人员。翻译们根据个人喜好、空余时间,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报名参加相应剧集,其中,心理承受能力绝对是不可忽视的。
因为海外剧集是分级别的,而其中部分剧集内容,可能引起部分观众不适,而字幕组成员在制作剧集的时候,需要反复观看从而保证翻译质量,设想一下,你在翻译的时候,不得不重复播放极其恶心血腥的片段,你真的能承受吗?毕竟我们无法向你支付精神损失费,抱歉了。
人员差不多组建完毕后,我们会建立讨论组,主要用于发布日程任务、讨论翻译难点、同步剧集信息等等,同时还会分享背景资料和术语资料,交流翻译心得,确保翻译的准确度。
3
必须对照片源进行翻译
接下来,就可以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了。“做字幕”不仅仅是做翻译,整个字幕制作过程,堪比重新制作一部新电影或新剧。为了让大家有更清晰的了解,我为大家准备了一张流程图。
首先是剧集播放,接着由校对(总监)负责搜集片源和字幕文本,然后时间轴将字幕文件对照视频打好轴。
剧集总监根据之前召集的翻译人数,将打轴完毕的文本平均分发给每个翻译;翻译接到任务进行翻译,之后将成品上交校对;校对再整合并核对所有译文;总监将字幕文件和片源进行压制;最后字幕组在网上发布熟肉,获取网络反馈,转而提升字幕质量。
这里我想多说一点,首先是总监的工作,我特意用了“熬出”二字代替“搜索”。因为我们制作的都是海外影视剧,这就涉及到时差问题,有些资源会在北京时间凌晨放出,这意味着总监们需要半夜起来上网搜索资源。
还有就是翻译的工作,其实除了翻译字幕文本,翻译们还要找到、标记并翻译“特效字幕”,举个例子,大家应该看过我们组做的日韩剧,剧中经常出现一些便签和信,有些小伙伴可能发现,自己突然“开窍”,竟然能认出日语或汉语文本。
其实,那是我们的翻译和后期合力的结果,翻译先找到这些“特效字幕”,然后进行翻译,再由后期将其压进视频中,而且使用了与原物一样的字体和颜色,所以你们的几秒钟“顿悟”,可能是字幕组几小时辛苦的结果。如果造成误解,我说声抱歉。
关于翻译,我还想再多说一点。我们都会提醒翻译们,翻译字幕的时候,必须对照片源进行翻译,从而保证翻译的准确性。
英文也有一词多义的现象,如果不对照实际视频,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低级错误。我现在给大家举个例子,取自刚才播放的《夜行者》,当时就是由我参与校对监制的。
现在可以看到,图片显示客厅沙发上有一名女性死者,我在翻译的时候没有参照片源,将“on”直接翻译成“坐”,本身没有语义上的问题,但是参照视频之后,不难发现,这句话的意思变得诡异。
因为对象是一名死者,而“坐”更像是一种有意识的动作,与死者的身份违和。这就提醒了翻译们,不能一打开字幕文本就开始翻译,必须对照片源进行翻译,而且在翻译后,应该将字幕文本带入视频再校对一遍。
4
当我在说字幕翻译时,到底在说什么?
大致介绍了“熟肉”的制作流程,那么接下来我就从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字幕翻译,带领大家进一步深入字幕制作的世界。当然,我今天不打算搬弄“信达雅”、功能对等等等翻译理论,毕竟离这里三四十分钟车程的距离,有北大清华北外大,如果有这类疑问的,我诚意推荐大家向他们请教比较稳妥。
我打算从日常字幕翻译的几个要点入手,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当我在说字幕翻译时,到底在说什么?当然,如果在座各位有兴趣加入字幕组,可以悄悄自测一下,如果你觉得自己OK,不妨跟我们联系。
首先,第一问,你会说中文吗?当然,我作为一个浙江人,在北京提这问题算是班门弄斧了。但不得不提的是,作为一名翻译,中文水平是上限,这也是我们一再强调的事情。申请加入FIX的众多勇敢者中,不乏国内外名校的外语专业学生和从事专业翻译的工作人员,但是我们发现一个怪象,就拿外语专业学生来说,他们的字幕翻译水平呈现明显的正负极分化现象。
其中处于负极的人,他们碰到字幕翻译时,就像超人碰到了氪石,外语特长被抑制,母语短板却被无限放大。具体的问题诸如语序混乱,许多人把自己平日里错误的说话习惯带入到字幕中,当口语转换为文字时,原本忽视的错误被放大,导致译文不伦不类。
还有错别字问题,有些申请加入字幕组的小伙伴,会应征校对这个工作,大家都知道这俩字咋写吧。但是我们经常在申请消息一栏,看见申请者填写的是“校队”二字。这些看似小问题的问题,会直接影响最终呈现的中文字幕效果,这类错误是最不应该,而且是“最不能原谅的”。
不少接受测试的新人都会跟我们袒露心扉,自从接触了字幕翻译之后,才发现母语也是要巩固加强的,自己真的欠语文老师一句道歉。
如果第一问没问题,那么接着第二问:你会说人话吗?这个问题可能有些冒犯,敬请谅解。其实我想说的是,当翻译们面对一些长难句组成的英语字幕时,会觉得“我懂他的意思,我可以把他的意思准确地转述给你听,但是要我把它翻译成中文字幕,对不起,做不到。”
这其实是每个翻译都会经历的状况。不管是新人还是老手,有时候我们会突然“丧失语言功能”。还是举个例子吧,有时我看新人的译文时,都会忍不住心疼他们,因为通过颠三倒四的译文,我理解他已经懂了,但是他的译文却透露出:他明白应该明白的意思,但是他不能明白地写出明白的话让我明白,你们明白这种痛苦吗?
其实让人心焦的还有源字幕文本,比如《权力的游戏》和《黑帆》这类历史剧集,源字幕本身采用了一些古英语、大量倒装句和长短句,而中英文句式结构完全不同,转换这类字幕时,不仅要保证意思正确完整,还要保证中英文句式尽量对等,使字幕变得美观。
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当,最容易出现的现象之一就是“翻译腔”。有些翻译有意无意地受外语句式影响,译文变得“半土不洋”,所以处理的时候必须方法得当。
这就需要大量的实践来提高实战能力,当我们碰到那种术语堆叠、辞藻华丽,并且长句包含四五个从句的字幕时,感觉自己不多的发量又变得稀疏了一些。
5
3秒的字幕可能要用一两个小时琢磨
如果搞定了最基本的两点,恭喜你,现在可以开始实战了,而你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学会“滚”。字幕翻译是一种“动态翻译”,字幕文本和文学文本最大区别之一在于“滚动”,专业一点的说法就是字幕受空间限制和时间限制。
空间限制是指通常每一幕出现的中文字幕不超过13个,英文字幕不超过35个字符;时间限制是指通常每句字幕呈现时间只有3至4秒左右。通俗一点来说,就是字幕会“滚”。
所有影视作品的播出过程中,字幕都是滚动变化的,而且必须保证与画面、声音保证一致。作为观众,大家可能不会过多注意这件事,因为你们都是直接接触“熟肉”,一般来说不会反复观看某个镜头,也没有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