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浙江省“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再出发之年。为交流谋划好年的新思路、新举措,积极营造“勇攀高峰、勇立潮头”浓厚氛围,本号特推出“谋划新征程畅谈”专栏,邀请部分省级学会“一把手”畅谈年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思路。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将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对标省科协“智行天下”专项行动要求,紧扣省中医药工作要点,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积极推动中西医学协同发展,答好特色卷,跑出加速度,为奋力推进省域卫生健康现代化先行作出积极的贡献。一是围绕“一条主线”,以党风廉政推进“清廉学会”建设学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政治引领,提高政治站位,认真组织开展“三会一课”和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政治建设,锤炼政治属性,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学会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持续落实意识形态和党风廉政(行风)建设,严格规范学术活动、组织建设、人才举荐、奖项评审等各项程序,健全学会组织监管和风险防范制度,落实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师自律公约》和《中药师自律公约》的宣传学习,推进“清廉学会”建设,护航学会高质量发展。年3月,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与专科分会签订责任书二是打造“二个精品”,以品牌效应促进学术繁荣发展“中医经典理论内涵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班”和“之江中医药论坛”是学会两个经典品牌活动,至今已举办了11年。年的中医经典理论内涵与临床应用将以“外感热病”为主题,帮助广大中医药工作者重温中医经典理论的丰富内涵,拓展临床灵活应用的思维模式,更好指导呼吸道传染病的诊治。年6月,第十一届中医经典理论内涵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班暨“浙派中医·王孟英”学术会议在海宁召开年,之江中医药论坛将以“数智化”为主题,聚焦数字赋能,突出互联网时代中医药发展新模式,人工智能给中医药带来的巨大改变,共同探讨数字技术促进浙江中医药的创新发展,更好地推动“健康浙江”建设。三是着眼“三个创新”,以协同合作实现共创共赢共享学会将围绕《中西医学协同发展杭州共识》,启动“浙里新医学”行动计划,以“系统性红斑狼疮、股骨头坏死、再生障碍性贫血、溃疡性结肠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等首批12个病种,开展中西医学对话,引导群众正确认识中医学和西医学,推广中西医学协同促进健康的有效模式。年11月,浙江省中西医学协同发展大会在杭州召开学会将首次牵头组织实施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评选推荐工作,对奖项类别、成果水平、提名材料及科研诚信等做好前置审核,严格把关,科学规范地开展成果遴选。学会将组织“浙派中医”编写委员会,布置专科分会和地市中医药学(协)会,积极组织编撰《浙派中医》系列丛书。该丛书的出版将对浙江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具有里程碑意义。四是立足“四服务”,以优质资源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学会将持续做好服务山海协作、服务行业、服务基层百姓、服务会员及专科分会等主要工作。对接天台服务站、岱山服医院创新驿站,开展庆元“希望之光”组合式人才帮扶活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助力我省山区县、海岛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年7月,“浙派中医”走基层暨“希望之光”帮扶团进庆元活动举行加强融媒合作,集中资源聚焦中医药行业的重点热点难点,为全省中医药发展“问诊把脉”;整合科普资源,办好系列科普主题活动,科学推广、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壮大中医药科普“辐射圈”,提高全民养生保健意识。持续打造有温度的“会员之家”,建立常态化走访慰问、调研考察活动,优化关爱模式,多方位了解会员和专科分会的思想和诉求,为会员学术成长、培训服务、举荐表彰等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五是履行“五条要求”,以能力建设推动学会健康有序发展学会将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聚焦主要任务”、“加强协作联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要求,加强秘书处人员的职业教育培训,夯实自身组织建设,推进理论学习与业务融合,不断提升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推进学会信息化建设,拓宽联系和交流渠道,积极指导专科分会活动,规范优秀专科分会评选机制,发扬积极健康的社团文化,促进学会持续健康发展。来源: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