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市医院这些特种兵,个个身怀绝技 [复制链接]

1#

凌晨2点多,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忙碌依然持续着。靠近病床,每位责任护士的目光都紧盯在自己的病人身上,换药、翻身、吸痰、记录病情等等。瞬间变化的数字和曲线,不时有提示音报警……

在医院重症医学科,一个普通人看来十分神秘的空间,越来越多身怀绝技、独当一面的专科护士,正在改变人们对于护士“只会打打针、换换药”的刻板印象。今天,在第个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直播日照记者走进该院重症医学科,带你重新审视“护士”二字的价值。

医院的“特种兵”

迟玉春是医院重症医学科二病区护士长。年,该院成立重症医学科,她也成为一名重症医学科护士。时光荏苒,如今已是第16个年头,迟玉春见证了科室的成长和发展,对这份职业也有着非常深刻的感悟。她形容说“医院里的战场,每次接收、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整个护理团队‘喊着号子’一块上,就像是‘特种兵’一样。”

迟玉春告诉记者,重症医学科实行的是24小时无陪护制度,这里是先进医疗仪器最集中的科室,患者病情变化快、生活不自理,突发事件多,护理工作劳动强度大。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人,两个病区的89名护士24小时分组高效运转,每人至少能熟练掌握余种医疗仪器的使用。

“每天除了完成各种治疗以外,翻身拍背、喂饭喂水、吸痰测温、处理大小便等,所有的护理全部由护士完成,这些事情都很琐碎,但工作量却是不小,我们的护士常常忙到没有时间去卫生间,上班连水都不敢喝。”重症医学科一病区副护士长周梅补充道,大多数急危重症患者是不能言语的,及时发现问题,靠的就是护士的眼睛和临床经验。

改变患者的人生

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足见护理对于患者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护士,一定要反应迅速,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要与医生密切配合,抓住时机,果断地做出判断,并采取一系列应变处理措施。”这一点,迟玉春感触尤为深刻,“护理绝非只是打打针、换换药,喂水喂饭那么简单,它能给医生的治疗方案提供决策依据,尽快促进患者康复。”

在重症医学科的患者中,有几个月大的婴儿,也有上百岁的老人,护理人员的工作要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承担起不同的角色,设身处地地考虑患者及家属的感受,提供最有温度的护理。

年,一名高龄孕产妇在医护人员的抢救与精心护理之下,闯过肝衰竭、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肾衰竭等一系列“鬼门关”,逐渐脱离生命危险。然而,这名产妇却发生严重的产后抑郁,出现焦虑、自我形象紊乱等症状。

“面对这类人群,做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可如何通过心理疏导,唤醒其自我意识,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当时参与救治的护士告诉记者,她们模拟了这名产妇的孩子,每天给其写信,由护士再模拟孩子的语气念给她听,“通过这种心理护理,也让我们逐渐走进了患者的内心,最终成功唤醒了她的自我意识。”

出了名的“内卷”

市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的“内卷”,在医院内部可是出了名的,这种“内卷”除了体现在人人“慎独”的职业操守上以外,还体现在科室管理创新、护士自我加压等方方面面。“‘卷’对路子,就不怕‘卷’。重症医学科是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守护线,理应要将服务、将每一项工作做到极致,‘卷’的是一种态度”。

众所周知,重症医学科仪器设备数量大、种类多,再加上时常更新换代,给使用、维护等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在这里熟练掌握每一种仪器的使用,是必须的技能之一,但这对于每名护士尤其职场小白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工程。“在这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管理也必须与时俱进。”对此,迟玉春和护士们一起,想出个好办法,那就是给每台仪器配上一个智能信息卡。

“我们发动科室的护士认领仪器设备,自主做功课,出镜拍摄仪器使用讲解视频,没曾想种仪器设备分分钟被认领完了。拍摄好的视频被制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