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常用的保肝药物,按种类简单汇总如下,建议收藏。
1.抗炎保肝药物
甘草酸制剂属于抗炎保肝类药物。甘草酸类制剂具有类似GC的非特异性抗炎作用而无抑制免疫功能的不良反应,可改善肝功能,代表药物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口服针剂均有,针剂限院内使用,口服剂型可院外使用。
2.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
常用药物为多烯磷脂酰胆碱,目前有口服和针剂两种剂型。
多烯磷脂酰胆碱为多元不饱和磷脂胆碱是肝细胞膜的天然成分,可进入肝细胞,并以完整的分子与肝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相结合,增加膜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流动性,使受损肝功能和酶活性恢复正常,调节肝脏的能量代谢,促进肝细胞的再生。
3.解毒保肝类药物
常用药物为谷胱甘肽,分子中含有巯基,可从多方面保护肝细胞,比如可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及糖代谢,激活多种酶,从而促进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并能影响细胞的代谢过程,可减轻组织损伤,促进修复。
谷胱甘肽临床上有口服剂型和针剂,可供不同患者选择。
4.抗氧化类药物
常用药物水飞蓟素类(口服剂型:水飞蓟宾胶囊)和双环醇(口服剂型:双环醇片)。
有研究表明,水飞蓟素可通过抗氧化和直接抑制各种细胞因子对肝星状细胞的激活,从而达到抗纤维化的作用。水飞蓟宾以解毒作用为主,常用于毒蕈中毒所致肝衰竭等。
双环醇通过抗脂质过氧化、抗线粒体损伤、促进肝细胞蛋白质合成、抗肝细胞凋亡等多种作用机制,达到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5.利胆类药物
临床上常用的利胆类药物有:
1)S-腺苷蛋氨酸(S-腺苷蛋氨酸有助于肝细胞恢复功能,促进肝内淤积胆汁的排泄,从而达到退黄、降酶及减轻症状的作用),多用于伴有肝内胆汁淤积的各种肝病。
2)熊去氧胆酸,可促进内源性胆汁酸的代谢,抑制其重吸收,取代疏水性胆汁酸成为总胆汁酸的主要成分,提高胆汁中胆汁酸和磷脂的含量,改变胆盐成分,从而减轻疏水性胆汁酸的毒性,起到保护肝细胞膜和利胆作用。
S-腺苷蛋氨酸及熊去氧胆酸均属于妊娠B级,可用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也是指南推荐的首选药物,通过降低血清胆汁酸水平,改善肝功能。
S-腺苷蛋氨酸有有针剂和口服剂型;熊去氧胆酸只有口服剂型,目前有第三代安全高效的牛磺熊去氧胆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