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以弥漫性纤维沉积、假小叶形成和血管新生重构为特征,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结局。年-年,全球肝硬化患病率增加74.53%,年龄标化患病率每年增加75%,年全球肝硬化患者约有1.6亿[1]。年中国有全球最多数量的肝硬化患者,约0.27亿;尽管近20年来乙型肝炎疫苗在我国逐渐得到广泛接种,中国肝硬化患病率增幅明显减缓,甚至低于美国,但年中国肝硬化患者数量升至0.42亿,仍是全球肝硬化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1]。代偿期肝硬化的中位生存时间约12年,每年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发生率约为10%;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缩短至2年,如果发生2种失代偿事件,5年病死率高达88%[2];肝性脑病是肝硬化自然病史的转折点,一旦出现,患者反复住院,近期死亡风险增加;此外,每年有2%~7%的肝硬化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因此,肝硬化占我国全部肝病住院患者的51.1%。肝硬化进入失代偿期,不进行肝移植,5年病死率达到85%,是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及青中年人群代谢性肝病患病率的增加,未来肝硬化给中国带来的疾病负担仍不乐观。
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失代偿的重要临床特征之一。患者在慢性多脏器功能不全的基础上,时常出现难以预料的、危及生命的系列并发症,如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肝癌等,这种慢加急性肝衰竭使患者生活没有安全感,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差,病死率高。由于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患者食之无味、腹胀难忍、营养不良、腹水浮肿、乏力黄疸,患者失去劳动能力及自尊。
对于门静脉高压的治疗,一般可分为病因治疗及处理门静脉高压两条防线。关于病因治疗,HBV及HCV感染患者因抗病毒药物的进步而大量获益,但部分患者即使病毒感染得到很好控制,病情依然进展为肝硬化;也有大量患者先诊断了肝硬化,才追溯到病因,此刻即使中止病因,肝硬化已进入不可逆转阶段;还有不少肝硬化患者病因隐匿或难以控制,这就使得肝硬化的预防效果在全球都不甚令人满意。第一条防线难以守住,第二条防线的压力甚大,导致全球肝硬化平均患病率高达2.1%。对于门静脉高压的处理,目前多数指南或共识的策略一直比较被动,基本处于应付并发症而非积极降低门静脉高压,切实有效的降压措施多推荐于门静脉高压晚期并发症[3]。此刻门静脉破损严重,肝功能近于枯竭,患者失去早期治疗机会,生活质量差,病死率居高不下。第二条防线的被动局面与对门静脉高压病理生理认识不足有关。
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以往临床医生多仅单向